永发信息网

题金陵渡第四句能否改为 两三渔火是瓜洲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13:02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11-10 17:10
题金陵渡第四句能否改为 两三渔火是瓜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11-10 18:40
关于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州和洲的含义。“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篇《关雎》有个脍炙人口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洲”亦即水中绿地;现在世界上的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洲”仍然是水中大陆的意思。“州”则本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比如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前后,全国有过九州或十三州记载,“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瓜洲(暂且以洲代替)的演变。瓜洲地处长江北岸,北望扬州市,南与镇江市隔江相望。是历史文化名镇,始于晋,盛于唐。瓜洲最初为长江中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出现在汉朝以后,因形状如瓜而得名,晋朝露出水面,成为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此时应称为洲。
此后由于泥沙淤积,至开元年间,无数客旅经此南来北往,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到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成为长江北岸的渡口。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在瓜洲建都巡检营廨,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此时做为行政建制又不再是江中沙洲,可以称之为州了。
明代,在瓜洲设置了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清代设瓜洲巡检司署、操江都御史行台、都督府、提督府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将巡视南漕御史置移瓜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清康熙末年,由于长江中在仪征、瓜洲之间涨出了北新洲,致使长江江流北移,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江岸开始不断坍塌,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瓜洲全城最终全部坍入江中,昔日的繁华街市,连同众多的名园佳景,一同付诸江流。民国初年,兴建新城,即如今的瓜洲镇。
3、文人的书写习惯。古代文人习惯于酒后抒发情怀,对文字的琢磨有时多于兴致和习惯,因此现在研究古代文学有个好听的术语叫通假,也就是相互通用的意思。
4、抄录和印刷的错误。限于古代文字流传多用于手抄和刻字印刷的缘故,不排除哪位中间有出错的原因。如今流传的不同版本中有做“州”的,也有做“洲”的。
5、从瓜洲演变和张祜的生平来分析,我倾向于“洲”,张祜生平多有争议,估计在唐中期宪宗前后,虽此时瓜洲已与江北相接,但时间不常,在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中,仍称为瓜洲的可能性大,差不多时期的白居易《长相思》也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词句。另外从文字流传分析,只有繁变简的多,简变繁的少,可能宋代以后瓜洲建镇,瓜洲也就逐渐改为瓜州,顺带将张祜的“两三星火是瓜洲”改成“两三星火是瓜州”了。
6、从唐以来历代诗人作品看,“洲”字应为正解。唐·高蟾《瓜洲夜泊》:“偶为芳草无情客,况是青山有事身。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张缉《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宋·彭元逊《六丑·杨花》:“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元·萨都剌:“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明·郭第:“水断瓜洲驿,江连北固城。”清·任大椿:“三更月落瓜洲渡,行尽青山见秣陵。”清·吴锡麒《临江仙·夜泊瓜洲》:“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