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课题研究反思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0:30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3-14 14:46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课题研究反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3-14 14:58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 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到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 能力的基础训练, 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使学生能够正 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打好朗读基本功,保证读书时间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即要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 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打好朗读基本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有充 分的时间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要留给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 道,读出情趣。做到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学生读。让 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除此以外,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 到。 二、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 的时候, 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 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 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 学生的朗读兴趣。 ( 1 )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 ,次数不能过多, 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 2 )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 “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 3 )领读。 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 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 4 )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 界, 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 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 激发学生兴趣。 ( 5 )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 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 ,学生几乎可 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 6 )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 7 )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 在情境中朗读。 ( 8 )想象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 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9 )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 ,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三、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 诗歌、 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 回环的音 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 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小的船》 , “弯弯 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 / 小小的船里 / 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 蓝的天。 ” 在教学中, 可以用多媒体或语言描绘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 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 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 境, 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 . 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 “月儿” “船儿” (用“~~”表示) ,指导学生读出轻声。 2 .根据内容划分出节奏(用“ / ”表示) , 读出、抑扬顿挫、舒缓的节奏; 3 .确定朗读的重音(用“ . ”表示) 。这样,强弱的重音, 加上抑扬顿挫、 舒缓的节奏, 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 极具感染力。 朗读时, 配上轻柔的音乐, 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 有些地 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 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 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 朗读好课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 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 》这类感情色 彩很浓厚的课文, 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 淡淡, 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 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 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 之情, 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教 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 才能感染学生, 从而为理 解课文奠定基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