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2002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8 22:08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12-17 21:13
(2002年北京高考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的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B.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2.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4.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12-17 22:26
答案:解析:1.BD2.指人类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3.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和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4.(1)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2)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态度;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提示:1.东山魁夷不但是日本画界的名人,他的散文在文学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风格和意境。《一片树叶》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片树叶诞生、催芽、浮绿、浓荫、失色、消亡而得出“生死轮回”的要谛。中国有一叶落而知秋的说法,东山魁夷是从一叶兴衰中知人生。此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A项不是夸张。B项正确,可从第二段的后半部分中找到答案。C项“对话”不当,只是第二人称。D项正确,E项集中赞美了“零落”不当,对全文的主旨理解错误。2.此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第一问可从第二段中的第一句中找到答案。第二问“你”的运用的作用是为了营造与读者交流的氛围。3.此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这类题型的思维步骤可分解为:其一,应用了什么形式(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形式的作用是什么;其二,为了表现什么内容。“娓娓讲述”用了拟人的方法,作用是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要平等对待大自然的思想。4.此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结构的把握。(1)描述的顺序: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那是去年冬天、春天终于来了、在初夏的太阳下、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等到新芽绽放绿意的时候。可概括出来。(2)感悟:“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意思就是都有消亡,要正确平静地对待。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17 23:38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