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有哪些鉴赏方法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0:57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4-02 15:35
在学习语文的古诗词当中,少不了要做一些有关鉴赏的题目,那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有哪些比较好的鉴赏方法,求指点技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0-12-30 23:39
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包含着如下作用:   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春日忆李白》就直接点明在春天,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仰慕的这一主要内容;题目表露心情。《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如《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1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首先我们从诗歌题目“送人”上可以先大体上把握诗歌的题材为“送别诗”。   其次回忆送别诗常抒发的感情:①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②情深意长的勉励、赞颂、祝愿之情;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最后依据送别诗的大体情感,再结合这首诗的诗歌内容,确定这首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2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得很明显。即使是到了82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而这首词的作者正是陆游,所以我们可以先大体推测词中的感情:陆游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事实上,许多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不仅是他们各人命运的写照,气质风格的体现,同时还打上了他所处时代的烙印。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思;陶渊明的恬淡闲适;再比如婉约词派的柳永,豪放词派的苏辛,一生忧国忧民矢志北伐却又壮志难酬的陆游。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诗词后的小注一定不能忽略。   例3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解析 注释中交代了此诗为作者谪居惠州时所作,而大凡诗人词人被贬谪,多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答案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明典故   诗词中往往引用一些典故,用典的好处是能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4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解析 “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此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19-07-21 05:57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