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话剧这一舞台艺术?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8:13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2-06 09:12
如何欣赏话剧这一舞台艺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2-06 09:27
任何一门艺术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组成。对于一部话剧作品的欣赏,我们往往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来进行。话剧毕竟是一门舞台艺术,要多看演出,少看剧本,注意体会舞台布景、灯光、音响、舞美、导、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只有在剧场里才能加深我们对话剧作品的理解。
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明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
时间的限制。小说故事在时间上应无限制,而戏剧的演出时间是有一定的,一般是二到三小时,故事本身的长度一定要在二到三小时之内完成;同时故事所经历的时间也有一定限制,只能在人生的过程中,截取最短的片断,或是少数几个片断来表现。所以在时间的处理上,如何把事件集中或压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需要技术的。
空间的限制。小说或口述故事的叙述形式,在场地的变更上完全没有限制,戏剧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因为戏剧是把事件发生的空间直接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舞台所能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太多。要把事件集中在一定的空间之内表现出来,这也是需要技巧的。
表现媒介的限制。小说是用文字或语言来表现,表现的媒介物是文字或语言,而戏剧的表现媒介物是演员,或者说演员的身体和言语。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媒介)就是活的人”戏剧不能够像叙述的故事那样随意插入作者的观感、发表议论,只能让事件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所以作者在写作剧本时就必须考虑到舞台演出的需要,这是作者所不可掉以轻心的。
情绪效果的限制。叙述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正如美国戏剧家威尔逊在《论观众》中所说:“对观众来说,戏剧是一种集体经验。”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一感乏味,他可以随时离开,这就会影响戏剧演出的现场效果,因此,如何抓住观众,应是一个戏剧作者必须具备的技术。
话剧艺术的特征有四点:
第一,激情对话。演员通过人物个性的激情对话和独白,塑造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引起观众的审美情趣,激发共鸣。
第二,视听直观。观众的视听是通过演员舞台表演、人物造型、舞美效果等创作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结局,从而使观赏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得以宣泄。
第三,综合魅力。话剧调动了各艺术门类的手法,在舞台塑造各种悲剧、喜剧、正剧等艺术形象,向观众形象地展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世间真善美,从而达到了创造生命的永恒艺术魅力。
第四,舞台情景。演员对话行动的受众表演是借助于舞台规定情景完成的,无论什么样式的舞台,都是作为演员表演创作和观众欣赏的一种艺术空间而存在的。
话剧形式
正是由于戏剧所受的种种文体限制,使得构成话剧形式层面的人物、冲突、结构和语言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样式的特点和要求,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必须了解和注意的。
人物。和小说一样,戏剧也要塑造人物,通过演员扮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观众,但由于戏剧自身的限制,戏剧主要通过冲突来塑造人物,把人物放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刻划。在矛盾冲突中往往更能见一个人的本性,因为当冲突发生时,人物必须采取行动,作出反应、有所选择、同时内心也必然有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而由内而外地更加强烈地凸现出人物形象。例如《雷雨》中的繁漪形象,通过她与周朴园的冲突,我们看到封建*家庭对她的压制和迫害;通过她与周萍的冲突,我们感受到她对封建家庭的反抗、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有扭曲、变态的一面。学会从冲突和场面中分析人物形象(场面可以看作戏剧冲突的基本构成单元),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应该掌握的。(当然,戏剧除了通过冲突刻划人物以外,还采用语言、动作、内心独白、面具、细节等技巧和手法)
冲突。戏剧是“危机”的艺术,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迭转和机趣,才能吸引观众,调动观众的情绪,也才能让观众在剧场坐得住。戏剧的冲突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有时一部剧中还有多组冲突,并且注意运用蓄势,使冲突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弗莱塔克在《戏剧技巧》中提出了金字塔模式,即戏剧冲突模式,分五步:开端、上升、高潮、下降、结局)。例如《雷雨》中就有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繁漪与周萍的冲突,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其中繁漪与周萍的冲突是主要冲突,制约着其它矛盾的发展。这些冲突不断激化、不断发展,最后达到高潮:死的死、疯的疯,封建家庭陷入崩溃,冲突才得以解决。
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剧作家在一定的舞台的时间、空间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动作发展的问题。由于舞台演出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艺术结构在戏剧文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其总的要求是时间、空间、情节的相对集中。传统的戏剧结构有三种:
1.锁闭式结构:临近高潮时写起,不断地回溯,以“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例如曹禺的《雷雨》。
2.开放式结构:从头写起,线比较长,中间曲折比较多,显得丰富多采,但不够严谨单纯。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3.人像展览式结构,又叫横剖面式结构,故事性较少,靠人物支撑剧本,截取生活某一侧面来反映社会生活。例如高尔基的《底层》和夏衍的《上海屋檐下》。80年代以来,戏剧结构突破传统模式,例如沙叶新的《陈毅市长》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陈子度、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采用了散文式结构,高行健的《绝对信号》采用了意识流结构等,西方后现代戏剧还出现了所谓“反情节、反结构”的戏剧作品,新结构的采用大大地拓展了舞台的时空表现,使舞台显得多元繁富。我们对话剧作品的欣赏,应该注意对其结构的审视,看它如何来组织安排作品的时空,觉察它的奥妙或缺陷。
语言。话剧以“话”成剧,对话是表现冲突、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基本手段。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1.动作性。指言语本身带有行动性质,有助于改变人物关系、推动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这是戏剧语言的特殊要求。关于对话的动作性,奥•威•史雷格尔有过一段形象的说法:“在戏剧里,作者不是以自己的身份说话,而把各种各样交谈的人物引上场来,然而对话不过是形式的最初的外在基础。如果剧中人物彼此间尽管表现了思想和感情,但是互不影响对话的一方,而对方的心情自始到终没有变化,那么,即使对话的内容值得注意,也引不起戏剧的兴趣。”在《雷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物的对话都在作用着对方、影响着对方,具有突出的心灵进攻性。像繁漪的那句警告周萍的话:“(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更是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2.个性化。指剧中的语言各以独特的词汇、句式、修辞、语气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绪,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情趣爱好。否则观众就感到别扭,认为人物不真实。
3.口语化。指不用书面语言,多用口头语汇、多用短句,语法成份不一定完全,但能反映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内心状态。
4.诗化。含有诗意的语言是戏剧语言的精品,早在二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把戏剧称为“诗”。它要求戏剧语言优美、抒情、隽永,有着浓郁的诗意色彩。语言是我们阅读作品所呼吸的空气,对一部剧作的欣赏,绝不能忘记对其语言进行审美,可以用上面四点要求作为参照物来进行观照,看作品的语言哪一点做得比较好,哪一点存在不足。曹禺的戏剧语言在以上四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堪称“语言大师”。
京剧、越剧、沪剧、梆子、黄梅戏等等都有锣鼓点或胡琴伴唱。可话剧却迥然不同,它常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大幕拉开,人物在台上走来走去说着平常生活中的话,就像在聊天一样,这就是话剧和戏曲最大的区别。戏曲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话剧以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用说话也就是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来向观众讲述故事、介绍情节、交代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当然,要完成这些任务还得靠动作,但对话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手段。说到底,话剧话剧,就是说话的戏剧。
好的台词一定会对剧中情节产生推动力,对人物关系发生作用力。一句话,话剧的台词要有动作性。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说得好,叫你笑;说得不好,叫你跳。”为什么会哭?会跳?就是因为那句话里有动作,触动了你的内心世界、刺激了你的神经,所以使你产生了作用力,笑或者跳了。第二,好的话剧台词要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专业术语叫作要有“潜台词”,就是说在表面的台词后面还有一层没有说或者不便说、不愿说的台词俗话称作“话里有话”“话里有因头”。此外,话剧台词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就是它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像《商鞅》这个戏,它的台词非常精彩和优美,不仅起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充满了动作性,而且意蕴丰富,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让你产生许多联想和思索。正因为话剧台词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形成了话剧观众独有的人文群体。
第二个欣赏的角度是看有没有“戏”。这个“戏”指的是“戏剧性”。我们判断一个戏好看不好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戏剧性强不强。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戏没戏”。这个要求其实对所有的戏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话剧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它更需要具有戏剧性。
何谓“戏剧性”,就是强烈的戏剧动作和尖锐的戏剧冲突。什么是戏剧动作?比如,话剧《商鞅》,主人公商鞅为坚决推行新法,把太子的老师虔的右足砍了。如果仅仅表现一个人触犯刑律,受到处罚,这是一个动作,可公子虔是太子的老师过去又是一贯支持商鞅变法的,那你砍下了他的右足,就是一个戏剧动作了。因为一则打破了人物之间关系的平衡,二则充分揭示了商鞅不屈不挠的刚烈性格。最后当太子即位以后问公子虔如何处置商鞅时,公子虔出于个人恩怨说:“商鞅之法不可不行,商鞅之人不可不除。”从而导致商鞅被乱箭射死、五马分尸,不能不说同商鞅的那个戏剧动作有直接的联系。什么叫“戏剧冲突”?人物之间争吵与打架虽然是冲突,但是不一定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由于不同的人物角色性格、信仰追求,当处在同一戏剧规定情景和事件中时,必然产生认识和行为的分歧,并因此引起情感纠葛和行为冲突,从而又使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凸现,强化了性格,产生了新的人物关系,最终完成塑造人物的过程。这样的冲突过程才叫戏剧冲突。
第三个欣赏角度是内容。我觉得大体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对一般观众而言,他只看这个戏的故事是否曲折动人;喜剧要能使他笑,悲剧要能使他哭,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他就满足了,觉得剧场这一趟没有白跑;第二层面,除了看一个动人的故事,他还希望在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得到情感的寄托和受到知识的启迪;第三层面,除了上述需求,他还希望在观剧过程中,从人生哲理的角度进行欣赏思索分析,这个戏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命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人生、对生命提出了什么有益的看法;从美学的角度讲它能使人获得何等审美愉悦感。正是由于一部成功的话剧往往能够提供给观众这三个层面的满足空间,话剧在今天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境况下,才能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一席地位。
除此之外,话剧艺术还可以从演员的表演来欣赏。一般来说,看戏曲演出,对演员更多是从扮相、嗓音、身段、唱腔、武功来进行欣赏的。而对话剧来说,除了嗓音、形象、语言吐字的清晰这些基本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看他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是否准确。因为话剧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呈现给观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画面。因此话剧演员的台词也好,动作也好,表演也好,不能跟戏曲那样夸张、程式化,话剧表演要求具有生活的依据,要求符合人物角色的真实情感。因为观众是一边看戏一边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在判断,衡量你这个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所以人们常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越和生活真实接近越难表现。话剧表演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经过演员艺术提炼的表演艺术。
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明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
时间的限制。小说故事在时间上应无限制,而戏剧的演出时间是有一定的,一般是二到三小时,故事本身的长度一定要在二到三小时之内完成;同时故事所经历的时间也有一定限制,只能在人生的过程中,截取最短的片断,或是少数几个片断来表现。所以在时间的处理上,如何把事件集中或压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需要技术的。
空间的限制。小说或口述故事的叙述形式,在场地的变更上完全没有限制,戏剧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因为戏剧是把事件发生的空间直接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舞台所能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太多。要把事件集中在一定的空间之内表现出来,这也是需要技巧的。
表现媒介的限制。小说是用文字或语言来表现,表现的媒介物是文字或语言,而戏剧的表现媒介物是演员,或者说演员的身体和言语。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媒介)就是活的人”戏剧不能够像叙述的故事那样随意插入作者的观感、发表议论,只能让事件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所以作者在写作剧本时就必须考虑到舞台演出的需要,这是作者所不可掉以轻心的。
情绪效果的限制。叙述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正如美国戏剧家威尔逊在《论观众》中所说:“对观众来说,戏剧是一种集体经验。”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一感乏味,他可以随时离开,这就会影响戏剧演出的现场效果,因此,如何抓住观众,应是一个戏剧作者必须具备的技术。
话剧艺术的特征有四点:
第一,激情对话。演员通过人物个性的激情对话和独白,塑造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引起观众的审美情趣,激发共鸣。
第二,视听直观。观众的视听是通过演员舞台表演、人物造型、舞美效果等创作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结局,从而使观赏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得以宣泄。
第三,综合魅力。话剧调动了各艺术门类的手法,在舞台塑造各种悲剧、喜剧、正剧等艺术形象,向观众形象地展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世间真善美,从而达到了创造生命的永恒艺术魅力。
第四,舞台情景。演员对话行动的受众表演是借助于舞台规定情景完成的,无论什么样式的舞台,都是作为演员表演创作和观众欣赏的一种艺术空间而存在的。
话剧形式
正是由于戏剧所受的种种文体限制,使得构成话剧形式层面的人物、冲突、结构和语言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样式的特点和要求,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必须了解和注意的。
人物。和小说一样,戏剧也要塑造人物,通过演员扮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观众,但由于戏剧自身的限制,戏剧主要通过冲突来塑造人物,把人物放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刻划。在矛盾冲突中往往更能见一个人的本性,因为当冲突发生时,人物必须采取行动,作出反应、有所选择、同时内心也必然有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而由内而外地更加强烈地凸现出人物形象。例如《雷雨》中的繁漪形象,通过她与周朴园的冲突,我们看到封建*家庭对她的压制和迫害;通过她与周萍的冲突,我们感受到她对封建家庭的反抗、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有扭曲、变态的一面。学会从冲突和场面中分析人物形象(场面可以看作戏剧冲突的基本构成单元),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应该掌握的。(当然,戏剧除了通过冲突刻划人物以外,还采用语言、动作、内心独白、面具、细节等技巧和手法)
冲突。戏剧是“危机”的艺术,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迭转和机趣,才能吸引观众,调动观众的情绪,也才能让观众在剧场坐得住。戏剧的冲突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有时一部剧中还有多组冲突,并且注意运用蓄势,使冲突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弗莱塔克在《戏剧技巧》中提出了金字塔模式,即戏剧冲突模式,分五步:开端、上升、高潮、下降、结局)。例如《雷雨》中就有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繁漪与周萍的冲突,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其中繁漪与周萍的冲突是主要冲突,制约着其它矛盾的发展。这些冲突不断激化、不断发展,最后达到高潮:死的死、疯的疯,封建家庭陷入崩溃,冲突才得以解决。
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剧作家在一定的舞台的时间、空间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动作发展的问题。由于舞台演出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艺术结构在戏剧文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其总的要求是时间、空间、情节的相对集中。传统的戏剧结构有三种:
1.锁闭式结构:临近高潮时写起,不断地回溯,以“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例如曹禺的《雷雨》。
2.开放式结构:从头写起,线比较长,中间曲折比较多,显得丰富多采,但不够严谨单纯。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3.人像展览式结构,又叫横剖面式结构,故事性较少,靠人物支撑剧本,截取生活某一侧面来反映社会生活。例如高尔基的《底层》和夏衍的《上海屋檐下》。80年代以来,戏剧结构突破传统模式,例如沙叶新的《陈毅市长》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陈子度、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采用了散文式结构,高行健的《绝对信号》采用了意识流结构等,西方后现代戏剧还出现了所谓“反情节、反结构”的戏剧作品,新结构的采用大大地拓展了舞台的时空表现,使舞台显得多元繁富。我们对话剧作品的欣赏,应该注意对其结构的审视,看它如何来组织安排作品的时空,觉察它的奥妙或缺陷。
语言。话剧以“话”成剧,对话是表现冲突、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基本手段。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1.动作性。指言语本身带有行动性质,有助于改变人物关系、推动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这是戏剧语言的特殊要求。关于对话的动作性,奥•威•史雷格尔有过一段形象的说法:“在戏剧里,作者不是以自己的身份说话,而把各种各样交谈的人物引上场来,然而对话不过是形式的最初的外在基础。如果剧中人物彼此间尽管表现了思想和感情,但是互不影响对话的一方,而对方的心情自始到终没有变化,那么,即使对话的内容值得注意,也引不起戏剧的兴趣。”在《雷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物的对话都在作用着对方、影响着对方,具有突出的心灵进攻性。像繁漪的那句警告周萍的话:“(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更是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2.个性化。指剧中的语言各以独特的词汇、句式、修辞、语气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绪,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情趣爱好。否则观众就感到别扭,认为人物不真实。
3.口语化。指不用书面语言,多用口头语汇、多用短句,语法成份不一定完全,但能反映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内心状态。
4.诗化。含有诗意的语言是戏剧语言的精品,早在二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把戏剧称为“诗”。它要求戏剧语言优美、抒情、隽永,有着浓郁的诗意色彩。语言是我们阅读作品所呼吸的空气,对一部剧作的欣赏,绝不能忘记对其语言进行审美,可以用上面四点要求作为参照物来进行观照,看作品的语言哪一点做得比较好,哪一点存在不足。曹禺的戏剧语言在以上四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堪称“语言大师”。
京剧、越剧、沪剧、梆子、黄梅戏等等都有锣鼓点或胡琴伴唱。可话剧却迥然不同,它常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大幕拉开,人物在台上走来走去说着平常生活中的话,就像在聊天一样,这就是话剧和戏曲最大的区别。戏曲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话剧以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用说话也就是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来向观众讲述故事、介绍情节、交代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当然,要完成这些任务还得靠动作,但对话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手段。说到底,话剧话剧,就是说话的戏剧。
好的台词一定会对剧中情节产生推动力,对人物关系发生作用力。一句话,话剧的台词要有动作性。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说得好,叫你笑;说得不好,叫你跳。”为什么会哭?会跳?就是因为那句话里有动作,触动了你的内心世界、刺激了你的神经,所以使你产生了作用力,笑或者跳了。第二,好的话剧台词要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专业术语叫作要有“潜台词”,就是说在表面的台词后面还有一层没有说或者不便说、不愿说的台词俗话称作“话里有话”“话里有因头”。此外,话剧台词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就是它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像《商鞅》这个戏,它的台词非常精彩和优美,不仅起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充满了动作性,而且意蕴丰富,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让你产生许多联想和思索。正因为话剧台词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形成了话剧观众独有的人文群体。
第二个欣赏的角度是看有没有“戏”。这个“戏”指的是“戏剧性”。我们判断一个戏好看不好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戏剧性强不强。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戏没戏”。这个要求其实对所有的戏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话剧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它更需要具有戏剧性。
何谓“戏剧性”,就是强烈的戏剧动作和尖锐的戏剧冲突。什么是戏剧动作?比如,话剧《商鞅》,主人公商鞅为坚决推行新法,把太子的老师虔的右足砍了。如果仅仅表现一个人触犯刑律,受到处罚,这是一个动作,可公子虔是太子的老师过去又是一贯支持商鞅变法的,那你砍下了他的右足,就是一个戏剧动作了。因为一则打破了人物之间关系的平衡,二则充分揭示了商鞅不屈不挠的刚烈性格。最后当太子即位以后问公子虔如何处置商鞅时,公子虔出于个人恩怨说:“商鞅之法不可不行,商鞅之人不可不除。”从而导致商鞅被乱箭射死、五马分尸,不能不说同商鞅的那个戏剧动作有直接的联系。什么叫“戏剧冲突”?人物之间争吵与打架虽然是冲突,但是不一定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由于不同的人物角色性格、信仰追求,当处在同一戏剧规定情景和事件中时,必然产生认识和行为的分歧,并因此引起情感纠葛和行为冲突,从而又使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凸现,强化了性格,产生了新的人物关系,最终完成塑造人物的过程。这样的冲突过程才叫戏剧冲突。
第三个欣赏角度是内容。我觉得大体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对一般观众而言,他只看这个戏的故事是否曲折动人;喜剧要能使他笑,悲剧要能使他哭,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他就满足了,觉得剧场这一趟没有白跑;第二层面,除了看一个动人的故事,他还希望在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得到情感的寄托和受到知识的启迪;第三层面,除了上述需求,他还希望在观剧过程中,从人生哲理的角度进行欣赏思索分析,这个戏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命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人生、对生命提出了什么有益的看法;从美学的角度讲它能使人获得何等审美愉悦感。正是由于一部成功的话剧往往能够提供给观众这三个层面的满足空间,话剧在今天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境况下,才能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一席地位。
除此之外,话剧艺术还可以从演员的表演来欣赏。一般来说,看戏曲演出,对演员更多是从扮相、嗓音、身段、唱腔、武功来进行欣赏的。而对话剧来说,除了嗓音、形象、语言吐字的清晰这些基本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看他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是否准确。因为话剧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呈现给观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画面。因此话剧演员的台词也好,动作也好,表演也好,不能跟戏曲那样夸张、程式化,话剧表演要求具有生活的依据,要求符合人物角色的真实情感。因为观众是一边看戏一边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在判断,衡量你这个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所以人们常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越和生活真实接近越难表现。话剧表演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经过演员艺术提炼的表演艺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