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布施,持戒等六度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1:34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19 04:57
什么是布施,持戒等六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19 05:10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法门。是菩萨所修之法。“度”的梵语谓“菠罗密”。其涵义是:“从此岸渡到彼岸”,使众生脱离苦海,了脱生死,圆证佛果。

持戒------是对自己的约束。由于众生多生多劫养成了贪的习气,在欲望贪心的驱使下,很不容易自觉放下。因此,用持戒的方法来强制约束自己。

忍辱------是对万事万物诱惑自心的一种忍耐。由于习气深重,尚未悟透各种利益及万事万法皆乃空相,实不可得。即使开悟,习气也非一日即可除尽。这些欲望习气使人凡心不断,时时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使自心不得清净。因此,忍辱正是对外界诱惑及内心习气的忍耐,只有在长期的忍耐中,才能断掉这些习气。如无忍辱,在世间很容易被世俗所染,从而随波逐流,懈怠坠落。忍辱并非只对逆境而言,无论顺逆之境都是境。而且顺境之中更易使人麻痹松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因此,无论何境,都能忍得过去,才能在万境之中不动心,最终才能真正进入禅定。

精进-----是对你破障和放下程度的检验,许多修行人虽也心诚,但多年修行却无精进。主要原因是,尚不明白什么是精进。许多修行者认为,只要每天坚持念经、念佛、打坐修禅定就是精进,其实不然。真正的精进是指你在修行过程中,每天破除了多少障碍?放下了多少执着?改掉了多少习气?心清净了多少?向本性靠近了多少?在这些有质有量考核内容的前提下,体现出你在修行过程中迅速地靠近本性,才能称为精进。脱离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就是空谈精进和修行。这些内容,正是对布施、持戒、忍辱三法修持程度的检验。如无精进,说明你前三度修持不得法而无效。精进的检验方法,一是每天晚上,对当天修持情况作以分析总结,从破障碍、断执着、改习气、心清净四个方面检查自己。二是梦中检验,如果白天可以做到不动心,梦中还有贪财、贪色、贪吃、瞋恚、恐惧等念生起,仍不过关。如果梦中动念,醒后要立即忏悔,逐渐才能在梦中警觉。如此修行,才能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必退。

修禅定的方法分两个方面:

一是动态中修禅定,二是静态中修禅定,二者必不可少。

动态中修禅定,是指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一点一滴各种境界时,心是否能不被外境所牵。例如,吃饭时,认为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就多吃一些。否则就少吃一些;当别人误会、攻击、毁谤你,甚至故意刁难你的时候,你有没有丝毫的委屈、烦恼、记恨等念头的出现。这都是遇境动念的表现。如果再细分析,“今天的饭菜对自己的胃口”这一念头,本身即是分别心。再继续分析,这里还有“自己”,则是“我执”未断,有我执而产生分别,由分别而产生贪心。在吃饭中的禅定,则是“食而不知其味”,无分无别不动念头,吃饱即可。但是,就从吃饭这样的小事上,能够做到禅定也绝非易事。对别人的误会、毁谤,如生委屈、烦恼之念,说明心理还在执着“有”,执着虚名,仍未看空和放下。

般若-----即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禅定的目的正是为了般若。只有真实智慧的显现,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你才能突破重重障碍,见到真我本性,才能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悟透宇宙和生命真相后,并非已达成目的,智慧的显现是为了运用,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智慧又如何显现?因此,在智慧出现之前,禅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在智慧出现之后,般若又变成了手段,而指导众生实践又是目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19 07:45
布施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人家 持戒,就是守住自己受持的戒律,比如有的居士受持五戒,就应该遵守五戒 忍辱,比如有人突然骂我,我能够不生气,是一种忍辱 禅定,通过修行佛法获得的一些定力,比如四禅八定,灭受想定 精进,就是精进 般若,就是实相的智慧
  • 2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3-19 06:30
菩萨六度又叫六波罗蜜,大意为度过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 具体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财布施就是把钱财物质等给需要帮助的人。法布施是给人讲经说法,特指佛法。无畏布施是给予别人安慰、保护等令对方远离布畏。总之自己有的给别人都属于布施,甚至包括给别人一个微笑、鼓励等等。布施主要对治我们的贪欲,同时也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持戒,佛陀涅槃之前曾开示,佛陀灭度后以戒为师。又有“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为三无漏学”。戒,防非止恶,也有让人行善的内容在内。有居士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沙弥十戒、比丘戒等等,各自依据身份和能力去手持。修学佛法是一定要持戒的。 忍辱,修菩萨行就得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辱对治嗔心。 精进,修行要勇猛精进、不退转,泛泛悠悠、进进退退是我们业力生死凡夫最容易犯的,所以要修精进波罗蜜来对治我们的懈怠放逸。 禅定,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