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关于青城山的诗句,青城山与道教之间的关系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4:45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4-12 17:27
杜甫关于青城山的诗句,青城山与道教之间的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4-12 17:34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 公里 , 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 ,
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 36 峰、 72 洞、 108
胜景。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一
青城山的得名众说不一。一说青城山诸峰环绕,峰峦叠嶂,青山四合,山形似城,故名“青城”,亦称“青城都”。另一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取“清虚以守神”、“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之意。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溪涧纵横,山润岩湿,流泉常年不断。诗圣杜甫有“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诗句。宋代大诗人陆游以“云作玉峰对北起,山如翠浪尽东顷”赞誉青城山。
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建福宫)纪念。迄今山中还保存有“访宁桥”、“轩皇台”、“黄帝祠”等述其传说的旧迹。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因得神仙马鸣生传授《太清神丹经》,而仙道修成。但是,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张道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
( 一说为张陵之孙张鲁所立 ) 。今青城山中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他博学多才,深谙天文术数,是当时天师道首领。成汉政权灭亡后,青城山道教一度沉寂。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从山下长生宫至山顶上清宫十余里,就有道观庵堂数十座。著名道士有李珏、赵昱、赵元阳、徐佐卿、王仙卿、殷九霞、甘道荣、赵仙甫、罗公远等。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当时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特别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在“云溪山居”潜心研究道学,撰著道经数十部,并搜集整理因战乱散佚的道经三千卷,编成《三洞藏》。他还对道教斋醮仪礼和音乐进行整理规范,编有《道门科范大全》八十七卷,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杜光庭羽化后,葬于清都观。现白云溪畔尚有“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绘画而著名,画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八仙真形图》、《十二仙真像》等。
青城山因有张陵传道遗迹,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1294
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受张天师委派,入蜀兴复二十四治,并于青城山建贞白庵,被敕封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张献忠起兵,蜀中兵燹频仍,青城山道士多避乱而去,许多宫观建筑先后被废。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开坛收徒,传授全真龙门道法,从此,全真龙门派在此山发展。康熙四十一年,钦敕常道观“丹台碧洞”匾额,尊陈清觉为碧洞真人。此后,青城山龙门支派称为丹台碧洞宗,现已传至二十五代,其中不乏著名道士,如编《广成仪制》的陈仲远,重修常道......余下全文>>
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青城山背靠皑皑的岷山雪岭,俯临丰饶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有 36 峰、 72 洞、 108
胜景。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一
青城山的得名众说不一。一说青城山诸峰环绕,峰峦叠嶂,青山四合,山形似城,故名“青城”,亦称“青城都”。另一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取“清虚以守神”、“清都、紫微,天帝所居”之意。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溪涧纵横,山润岩湿,流泉常年不断。诗圣杜甫有“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诗句。宋代大诗人陆游以“云作玉峰对北起,山如翠浪尽东顷”赞誉青城山。
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建福宫)纪念。迄今山中还保存有“访宁桥”、“轩皇台”、“黄帝祠”等述其传说的旧迹。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因得神仙马鸣生传授《太清神丹经》,而仙道修成。但是,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陵(张道陵)。东汉顺帝初年,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置二十四治。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张陵最早从鹤鸣山至青城山设坛传道,建立了青城治
( 一说为张陵之孙张鲁所立 ) 。今青城山中有天地日月石刻、羊马台、天师坛等遗迹。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自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以来,山中仙迹不绝。三国时李阿居青城山修道,辟谷养生,号称“八百岁公”。魏晋时期,青城山有著名道士范长生。他博学多才,深谙天文术数,是当时天师道首领。成汉政权灭亡后,青城山道教一度沉寂。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从山下长生宫至山顶上清宫十余里,就有道观庵堂数十座。著名道士有李珏、赵昱、赵元阳、徐佐卿、王仙卿、殷九霞、甘道荣、赵仙甫、罗公远等。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当时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特别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在“云溪山居”潜心研究道学,撰著道经数十部,并搜集整理因战乱散佚的道经三千卷,编成《三洞藏》。他还对道教斋醮仪礼和音乐进行整理规范,编有《道门科范大全》八十七卷,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杜光庭羽化后,葬于清都观。现白云溪畔尚有“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绘画而著名,画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八仙真形图》、《十二仙真像》等。
青城山因有张陵传道遗迹,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1294
年,龙虎山道士汪集虚受张天师委派,入蜀兴复二十四治,并于青城山建贞白庵,被敕封为青城诸山正一宗主。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张献忠起兵,蜀中兵燹频仍,青城山道士多避乱而去,许多宫观建筑先后被废。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开坛收徒,传授全真龙门道法,从此,全真龙门派在此山发展。康熙四十一年,钦敕常道观“丹台碧洞”匾额,尊陈清觉为碧洞真人。此后,青城山龙门支派称为丹台碧洞宗,现已传至二十五代,其中不乏著名道士,如编《广成仪制》的陈仲远,重修常道......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