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8:05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4-04 18:32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耕地D.湿地、耕地、林地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4-04 19:35
1. B2. A3.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1.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2.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3.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故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04 20:34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