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尚书讲的是什么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07:23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2-13 12:15
尚书讲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2-13 13:17
问题一:《尚书》里面是讲的什么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功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儒家的课程原有“诗、书、礼、乐”四项,礼、乐为讲堂外经常排练的实习课,讲堂上的课本只有《诗》、《书》,所以《商君书》和秦始皇的诏令中所严禁的也是这两种。汉代的这部经书,是由秦博士伏生藏在屋壁里,躲过秦的焚禁(见焚书坑儒)和楚汉的战乱(见楚汉战争)才传下来的。相传西汉中期起,曾几次出现过先秦留下的写本,称为《古文尚书》。东汉流行的是杜林漆书本,这一古文本没有“逸书”16篇而只有同于今文的 29篇。魏正始年间刻入“三体石经”中。西晋永嘉之乱,文籍丧失,今、古文也散亡,东晋初年,梅赜献上一部用“隶古定”字体(即用隶书笔法按古文字体写定)写的。该书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因为有王朝的提倡,渐得《书经》的正统地位而流传下来。唐孔颖达据以撰《尚书正义》20卷,南宋时与“孔传”合刊为《尚书注疏》。唐天宝间又命卫包用楷书改写成“今字本”,其中有改错之处。开成间这种今字本被刻在“唐石经”中,为以后一切版刻本之祖。宋代朱熹的学生蔡沈总结宋人对《尚书》的解说,撰成《书集传》6卷,每篇注明今文、古文,与《尚书注疏》分别代表《尚书》学史上的两个不同时代。元代以后,该书成了科举的法定读本,明代起被刻在《五经大全》等本中。从唐代开始,有人对东晋《尚书》置疑,清代中叶至今的两百年间,不少学者对伪孔本进行了深入钻研,清代王鸣盛的《尚书后案》 、孙星衍的 《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证》 ,以及民国时期吴闿生的 《尚书大义》和杨筠如的《尚书核诂》,都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距离今天大约2300年至3000年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军国大政以及司法刑法方面的内容,以典谟、诰命、誓词等形式记载保存下来,因而成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宝贵并且十分重视的治国宝典与道德科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与重大影响。荀子称它为“政事之纪”(《劝学》),司马迁也说《尚书》是“记先生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徎。问题二:尚书主要讲什么?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历史文献。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问题三:《尚书》和《礼记》各自讲了些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余下全文>>问题四:尚书的大意是讲的什么?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问题五:《尚书》的主要内容 《尚书》-名书简介
作者:孔丘
类型:哲学论著
成书时间:春秋时期
《尚书》-背景搜索
《尚书》原称《书经》,也可单称作《书》。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若干殷周时代的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里, 《尚书》是第一部用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史。《尚书》对于上古史的记载,分为虞、夏、商、周四书,共58篇,各有篇名。它记载了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682年的历史。可是整个《尚书》的历史记载,除了最后一篇《秦誓》以外,都没有年月可记。虽然如此,它还是从公元前21世纪的尧开始,依其时代先后,把这一部中国的上古史留给了后人。
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 下所书, 故谓之《尚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
在上古的时候,自有文字以来,国家组织的雏形已经具备了。为了给君王记载言行,以及当时所发生的事件,由史官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谓言与事分别言之,机械地说,左史记言,这个言就是指的《尚书》,右史记事,事为《春秋》。也有人将左、右二字颠倒起来,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不管怎样,这种把言与事截然分开的做法,过于拘泥。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在唐朝刘知几的《史通》里,把史论分为六体,其中便有《尚书》,这也充分证明了《尚书》中言论和史实是并存的。
《尚书》的编定者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被人们称为“万世师表”,与老子同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同时又是出色的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公开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从而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一定的社会范围。并主张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受教者的主动精神。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50多岁时,由中都宰擢任司寇,参与国政;3个月后终因政见不合,离开鲁国,游历齐、魏、宋、陈、蔡、楚等国。晚年时返回鲁国,继续讲学。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他的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得意门人有包括颜回、曾参、冉求等在内的72人。
《尚书》是五经中学术价值最高,但也是最为艰深难读的,这部古籍素以文辞古奥难懂著称。特别是从先秦到唐代,这部书的版本和内容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和曲折离奇的历史,其中已掺入了不少伪造的篇章。诸多社会历史原因,使之面目全非,越发难于整理。经过两千多年不少学者的努力,虽然有了点头绪,但距离彻底清楚之日,似乎还很遥远。
《尚书》定本编成以后不久,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实施了各项改革。在文化方面,规定用一种比较简便的隶书作为日常通用文字。官方所用的《尚书》,应该是用隶书改写过了;而民间所收藏的却未必全用隶书改写。因此,这个时期很可能使《尚书》产生了字体不同的版本。到了秦始皇晚年,下令焚书。经过这次焚毁,凡是先秦文字所写的《尚书》原本差不多全部被销毁。幸而当时的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墙壁的缝隙之中,保留了完整无缺的29篇,其他篇章已佚失。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明白了“不能马上治天下”,为使国家长治久安、欣欣向荣,汉高祖下旨尽力寻求天下失亡之书。汉文孝帝时,寻求专门研究《尚书》的人,经多方打听,最后才知道有位在民间传授《尚书》的大师伏生还健在,想请他讲学。
西汉初年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亡于晋朝,西汉中叶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亡于唐朝,只有刘宋时期出现的伪《孔传古文尚书》保留到了今天。尽管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本子包含了许多篇伪书......余下全文>>问题六:为什么明朝剧总是说尚书大人 问下尚书是什么意思 那些尚书 尚书官大吗 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的部长)
兵部尚书是国防部长
吏部尚书是组织部长
工部尚书是建设部长
刑部尚书是司法部长
户部尚书是民政部长
礼部尚书比较复杂,负责教育考试,外交丹宾司等
尚书官当然大了,是从一品问题七:《尚书》中讲到了武王伐纣?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其中《周书》的泰誓、牧誓、武成3篇讲述的就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的事情。问题八:《尚书》是怎样一部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文字雅致,用词简约,现在看来有些艰深。
“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公开的皇室卷宗”。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该书要旨定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问题九:尚书讲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儒家的课程原有“诗、书、礼、乐”四项,礼、乐为讲堂外经常排练的实习课,讲堂上的课本只有《诗》、《书》,所以《商君书》和秦始皇的诏令中所严禁的也是这两种。汉代的这部经书,是由秦博士伏生藏在屋壁里,躲过秦的焚禁(见焚书坑儒)和楚汉的战乱(见楚汉战争)才传下来的。相传西汉中期起,曾几次出现过先秦留下的写本,称为《古文尚书》。东汉流行的是杜林漆书本,这一古文本没有“逸书”16篇而只有同于今文的 29篇。魏正始年间刻入“三体石经”中。西晋永嘉之乱,文籍丧失,今、古文也散亡,东晋初年,梅赜献上一部用“隶古定”字体(即用隶书笔法按古文字体写定)写的。该书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因为有王朝的提倡,渐得《书经》的正统地位而流传下来。唐孔颖达据以撰《尚书正义》20卷,南宋时与“孔传”合刊为《尚书注疏》。唐天宝间又命卫包用楷书改写成“今字本”,其中有改错之处。开成间这种今字本被刻在“唐石经”中,为以后一切版刻本之祖。宋代朱熹的学生蔡沈总结宋人对《尚书》的解说,撰成《书集传》6卷,每篇注明今文、古文,与《尚书注疏》分别代表《尚书》学史上的两个不同时代。元代以后,该书成了科举的法定读本,明代起被刻在《五经大全》等本中。从唐代开始,有人对东晋《尚书》置疑,清代中叶至今的两百年间,不少学者对伪孔本进行了深入钻研,清代王鸣盛的《尚书后案》 、孙星衍的 《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证》 ,以及民国时期吴闿生的 《尚书大义》和杨筠如的《尚书核诂》,都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距离今天大约2300年至3000年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军国大政以及司法刑法方面的内容,以典谟、诰命、誓词等形式记载保存下来,因而成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宝贵并且十分重视的治国宝典与道德科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与重大影响。荀子称它为“政事之纪”(《劝学》),司马迁也说《尚书》是“记先生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徎。问题十:《尚书》主要讲什么? 历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