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电基地的怒江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1:21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17 14:15
怒江水电基地的怒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17 15:23
怒江,古称黑水,汉代称泸水,是云南省三大国际河流之一,位于东经91°08′~100°15′和北纬23°05′~32°48′之间。它发源于青藏边境唐古拉山南麓,由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自治区东部,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注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流经缅甸、泰国,在缅甸的毛淡棉附近流入印度洋。
怒江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天然落差4848米,平均比降2.4‰,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8.7%,河道长约619公里,天然落差1131米,平均比降1.82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怒江流域上下游气候变化较大,上游北部长冬无夏,下游则是长夏无冬。怒江流域为季风气候区,5~10月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也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由西向东减少。怒江进入雨季后降雨连绵不断。
怒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上游的融雪补给。受流域内地形地貌的影响,径流的补给方式在全流域内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区雪山融水、降雨和地下水补给并重;中游区以降雨补给为主,有少量的融雪补给,是流域内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下游区则全部为降雨补给。怒江流域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4.2%,而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6.6%。
怒江干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流量出现在7~8月,根据道街坝站径流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为10400立方米/秒。 怒江属山区性河流,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据道街坝水文站泥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6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301万吨,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89.0%。
怒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地貌复杂,高原、高山、深谷、盆地交错。按流域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的异同,大体可分为青藏高原区、横断山纵谷区和云贵高原区。怒江上游为青藏高原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干燥。怒江从青藏高原流出后进入藏东南横断山纵谷区,进入滇西横断山区后,流向正南,西为高黎贡山,东为怒江山脉——碧罗雪山,形成高山夹江之势,最窄处东西向宽仅21公里,谷窄水急,两侧从高山直接注入的小支流众多,且流程短,与干流垂直相交形成典型的“非”型水系结构。在六库以下为云贵高原区,河流进入中山宽谷区,两侧山势渐低,河谷时展时缩,沿江有平坝。
怒江中下游所经地区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与滇西径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根据最新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中游的松塔~福贡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烈度为Ⅶ度;福贡~六库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Ⅶ度;下游河段(六库以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0.30g,地震烈度为Ⅷ度。 怒江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较好,其中云南省境内可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7988.1兆瓦,约占全省的17.6%;矿产资源丰富且品种多、品位较高,已初步查明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床有200多处,主要有铅、锌、银、铜、锡等;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亦较丰富。
怒江入云南省境内后,流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流域内主要聚居有僳僳族、独龙族、藏族、彝族、傣族、景颇族和汉族等民族。由于地处边疆、基础条件差等原因,流域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少县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较大,主要有甘蔗、咖啡、热带果类等。
怒江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天然落差4848米,平均比降2.4‰,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8.7%,河道长约619公里,天然落差1131米,平均比降1.82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怒江流域上下游气候变化较大,上游北部长冬无夏,下游则是长夏无冬。怒江流域为季风气候区,5~10月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也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由西向东减少。怒江进入雨季后降雨连绵不断。
怒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上游的融雪补给。受流域内地形地貌的影响,径流的补给方式在全流域内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区雪山融水、降雨和地下水补给并重;中游区以降雨补给为主,有少量的融雪补给,是流域内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下游区则全部为降雨补给。怒江流域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4.2%,而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6.6%。
怒江干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流量出现在7~8月,根据道街坝站径流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为10400立方米/秒。 怒江属山区性河流,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据道街坝水文站泥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6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301万吨,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89.0%。
怒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地貌复杂,高原、高山、深谷、盆地交错。按流域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的异同,大体可分为青藏高原区、横断山纵谷区和云贵高原区。怒江上游为青藏高原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干燥。怒江从青藏高原流出后进入藏东南横断山纵谷区,进入滇西横断山区后,流向正南,西为高黎贡山,东为怒江山脉——碧罗雪山,形成高山夹江之势,最窄处东西向宽仅21公里,谷窄水急,两侧从高山直接注入的小支流众多,且流程短,与干流垂直相交形成典型的“非”型水系结构。在六库以下为云贵高原区,河流进入中山宽谷区,两侧山势渐低,河谷时展时缩,沿江有平坝。
怒江中下游所经地区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与滇西径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根据最新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中游的松塔~福贡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烈度为Ⅶ度;福贡~六库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Ⅶ度;下游河段(六库以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0.30g,地震烈度为Ⅷ度。 怒江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较好,其中云南省境内可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7988.1兆瓦,约占全省的17.6%;矿产资源丰富且品种多、品位较高,已初步查明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床有200多处,主要有铅、锌、银、铜、锡等;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亦较丰富。
怒江入云南省境内后,流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流域内主要聚居有僳僳族、独龙族、藏族、彝族、傣族、景颇族和汉族等民族。由于地处边疆、基础条件差等原因,流域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少县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较大,主要有甘蔗、咖啡、热带果类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