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看书时间长了脑子一片空白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3:26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4-04 03:02
我平时看书学习,一开始不容易进入状态,感觉书上的内容很难懂,而且容易跑神。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读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逐渐开始感觉到脑子一片空白,书上的字就像不认识一样,我看着它,也认识,但却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只好放下书。 但是有的时候却没有这种情况,同样一篇文字,有时状态好我可以10分钟全看完,有时候断断续续看1个小时都看不懂。这是什么症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4-04 04:37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

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

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a,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b,“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c,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5]。

研究Jamais vu这个现象,不仅对于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有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等现象,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Jamais vu。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此外,Jamais vu还常常被认为是另一种现象:Déjà vu的相反情况。Déjà vu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指有时我们会对某一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04 07:38
需要好好休息
  • 2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4-04 07:23
放松,你就把它看做玩游戏,捉迷藏,怎么有意思,怎么玩
  • 3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4-04 06:16
走神了,你眼睛在看,一行行的看下去,可是心里在想别的事情。建议你不必要强迫自己看书,想看的时候就看。当然,就算看书,我希望你可以带着疑问,求知的好奇心去寻求答卷,相信你的注意力很更好一些。
  • 4楼网友:鸽屿
  • 2021-04-04 06:08

呵呵,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大脑发出的警报,要你适当休息了。和我以前一样。一直读书读书,看书看书。以为这样学习就会好。其实不然,大脑也同我们人一样,做了太多的事情,也会疲惫。在疲惫的状态下,再继续做事,效率会变低。

或者这么说也可以,既然是经常性的。那么我就建议在看书之前,给大脑做个“按摩”。让它更好的去吸收。放大脑轻松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是接近自然,让大脑多呼吸新鲜空气,也让你的身心得到舒展。最近天气适中。我觉得适宜多出去走走,散散步。放松放松。这对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加油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