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易经》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什么意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12:44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03-09 06:49
我希望得到详尽的诠释,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09 06:56
这是易传的吧
参照天地运转的规律而不逾越。这就是成就万物而且无一例外的规律。通晓昼夜阴阳之道而已。所以神人之神奇没有固定的公式。这是因为《易》没有固定形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3-09 10:27
【原文】范围⑴天地⑵之⑶化⑷而不过⑸,曲⑹成⑺万物⑻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⑼。故⑽神无方⑾而《易》无体⑿。 【译文】《易经》概括了对天下的治理并且不会有错误,多方面概要记录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并且不会有遗漏,通晓昼夜既阴阳道理就是有智慧。本来玄妙神奇的东西就没有常规,并且《易经》也是没有实物形体的。 注释:⑴“范围”限制;概括。 宋王安石《祭先圣文》:“学者范围于覆焘之中,而不足以酬高厚之德。” ⑵“天地”天下。《老子》:“天下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尚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 ⑷“化”治,治理。《战国策·楚策四》:“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 ⑸“过”过错,错误。《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⑹“曲”周遍,多方面,详尽。《吕氏春秋·怀宠》:“问其丛社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复兴之,曲加其祀礼。” ⑺“成”记要,统计的文书。《礼记·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记要:记录概要的文字。也作“纪要”。) ⑻“万物”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汉书·贾谊传》:“万物变化,固亡休息。” ⑼“知”智慧。《论语•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 ⑽“故”本来。《韩非子·难一》:“微君言,臣故将谒之。” ⑾“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⑿“体”事物的形体,行状。《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
  • 2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09 09:26
额 这是神马啊?不懂…………‘~’
  • 3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09 08:44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说得就到“物极必反”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就像上证股指一样,是波浪式的前进的。 至于“曲成万物”之曲成,则说得是造物主不违逆万物自然生长的个性:你长高,就让你长高,你长矮就让你长矮,一切由你。“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天地并不干涉你我,所以你我必须自强,自强才能自存,所以“天地不仁而大仁” 直线的,强硬的,干涉的,都是不合乎自然的;唯有曲线的,软弱的,不干涉的,才能够把握时机,成长壮大。
  • 4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09 08:32
曲成万物,万物的生成不是直线发生的,而是变化中生成的,即曲折的过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