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20:11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24 01:19
往生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24 01:47
1,往生
(佛教词语)
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
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如不能发起往生净土愿,可先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天宫,待至弥勒兜率天宫修行一段后,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2,往生
(往生时间词语)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往生在诸多地方都是属于佛教词语,但是“往生”二字也有另外一个释义,那就是从前。
(佛教词语)
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
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如不能发起往生净土愿,可先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天宫,待至弥勒兜率天宫修行一段后,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2,往生
(往生时间词语)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往生在诸多地方都是属于佛教词语,但是“往生”二字也有另外一个释义,那就是从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3-24 02:50
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
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积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当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业,免堕恶道;能调顺诸根,免受病苦;能除烦恼,增长慧根。
业报身既可以指色身;也可以指心之业力所成之业报身,如天人畜生恶鬼(参见六道)。
世界既可以指实际的世界,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也可以指心,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如《悲华经》:“善男子!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离三恶道及声闻、缘觉,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非谓大菩萨,如分陀利华,以于善心调伏众生,种诸善根,作佛事故。”
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则指心。如《起世经》:“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减。彼人既作如是愿已。行十善业。身坏得生郁单越中。”
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离诸苦。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本来该来的地方,我们由于生病的缘故,虚弱不堪业力,故流转至此受苦。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虽然也会受到业力,但佛功德圆满,不被业力转,故称如来。我们只有依教修行,争取早日脱离这业力苦海,才算不虚度日月。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首要目标。
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如不能发起往生净土愿,可先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天宫,待至弥勒兜率天宫修行一段后,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如何能够快速往生
与其待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不如当下即修心,先入心净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净土可消业障,业障轻了,身坏后就不容易被业力转去恶世,纵使遇到恶缘,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但因众生业力不一,故有人命终得度,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入心净土不是得念佛三昧(俗称功夫成片)。能入心净土1秒则得1秒之利益,10秒则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则时时处净土,乃至眠时亦不昏沉非醒非睡业障不起,如是则去佛不远,不久自得心开见佛。
如果念佛时出现昏沉、妄想、烦恼,都是正常现象。五浊恶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烦恼。如同治病,不可能刚吃药病就全好了,有个症状逐步减轻,逐渐获得健康的过程。
烦恼重时,口诵佛号收摄心神是个很好的办法,凡是修过的人都亲证烦恼会依深浅次第逐个消灭。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摄心神时,则忆念弥陀比口诵佛号要更殊胜。
在古代书面语的语境里,念指心念,上‘今’下‘心’,当下一心,是为念。如《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4] 又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如果口念则翻译为‘称’。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到下品下生时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势至菩萨念佛往生法
心念弥陀净土应如何念?在《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有宣讲念佛之法: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这一段是专门说给修行住菩萨的,修行住菩萨读到这就已经知道怎么念佛了,因为修行住菩萨“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这一段则是说给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义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来念佛法
修行住菩萨无生无灭,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称如来。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菩萨念佛法
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安住于佛,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诸境真实不虚。
起诸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安住于佛,广读大乘,以法布施利益众生,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于佛,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心不颠倒,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如在梦中。
声闻乘念佛法
起善根断恶念,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
如法修行回向助念
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诸事所缠,要时时提起正念很难,就需要兼修行法,将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愿往生。佛在《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讲如何修行回向愿往生,因为如法修行回向愿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解实相义,解实相义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罗蜜。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得不相空相(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恶不空因果,否则便有相),于此不相空相心不惊动。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起发无上道心,于大乘法不生疑烦恼。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十善业,不起妄想,不昏沉,不爱著四禅定解脱乐,不染著世间愚痴行,不讲不观听世间愚痴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坚固戒忍,烦恼来时能以戒心对治坚固不退直至烦恼退却,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上(《佛说观无量寿经》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能行此行者菩提心虽未发出,但已经起用了。)
孝养父母,行世间善法(如行弟子规、捐助贫困、献血等)。乐听熏修佛法。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下品往生者,由于业障过重已经无法凭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识救拔。
僧伽吒法门与执持往生咒
除了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佛还宣讲了僧伽陀法门,往生咒的内容就是僧伽吒法门,佛在《僧伽吒经》中称此法门如说修行可“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
僧伽吒法门:“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往生咒:“南无无量光佛如来 即说咒曰: 甘露涌现、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虚空施甘露、圆满成就(净土见佛)。”
五逆的表法义
五逆指五种逆正法之恶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但对已发菩提心的菩萨而言,五逆各有其表法,除了不作声闻五逆外,不行此表法之五逆也是要做到的。
父、母的表法义
父表法爱喜与贪等念;母表法无明。此二者均是佛接引众生至塔庙之内的方便。无明是不需心意识驱动,会自行的念,意识不到所以称无明。佛能随顺众生无明摄受接引众生。爱喜与贪,比如声闻众最开始学佛多是因为爱喜可以得福报离恶道,虽然爱喜是烦恼,但此烦恼能伏住其他烦恼,佛化此爱喜为方便救度众生。诸如此种,佛有无量方便。那么什么是杀呢,因遇恶缘生恶念将这些向善无明向善烦恼伏住就是杀。还有一种方便的说法也称为杀实际是度化,就是发了菩提心后,不再需要父母的扶助养育,此时唯依菩提心,爱喜与无明皆悉度化,方便而说为杀。
如《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文殊师利言:“无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断无明故名为害母。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爱,彼以永断名为害父。以诸法不可坏,方便坏众多想,亦坏诸行名为坏僧。应坏凡夫法名阿罗汉,以不灭方便灭罗汉想名杀罗汉,以不灭方便灭如来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断已害毕竟无余。”
在《大乘入楞伽经》中五逆则专指修观一切法性相空寂者堕入空相,以有为空念断爱喜、无明、善根、诸善法,于一切行著故断一切行讲的。既不是声闻的五逆,也不是菩萨的五逆表法义。
阿罗汉的表法
阿罗汉表法善根(得三解脱离诸不善业故),因慈悲不足断学般若或以妄心分别菩提烦恼无二之意自坏善根名杀阿罗汉。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
和合僧的表法
字面义,以愚痴增上慢心与众僧诤斗高下。
表法义,分别诸佛法并与人说此法殊胜、此法不如彼法殊胜障碍其修行。比如分别往生净土是钝根法求见性者不宜修,比如分别摩诃般若为利根法求往生者不宜修。
大乘经中对和合僧的解释: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于法起分别即为见解,《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为不观自性。
出佛身血的表法
以恶心伤于己心之佛。于佛不恭敬不信乃至谤佛,或以贪著五欲之发心求于佛,或为名闻利养行法布施皆为出佛身血。
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积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当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业,免堕恶道;能调顺诸根,免受病苦;能除烦恼,增长慧根。
业报身既可以指色身;也可以指心之业力所成之业报身,如天人畜生恶鬼(参见六道)。
世界既可以指实际的世界,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也可以指心,如五浊恶世、极乐净土。如《悲华经》:“善男子!若有菩萨取清净佛世界,离三恶道及声闻、缘觉,摄取调伏善心白净成就善根如是众生,是名菩萨譬如余华也,非谓大菩萨,如分陀利华,以于善心调伏众生,种诸善根,作佛事故。”
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则指心。如《起世经》:“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减。彼人既作如是愿已。行十善业。身坏得生郁单越中。”
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离诸苦。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本来该来的地方,我们由于生病的缘故,虚弱不堪业力,故流转至此受苦。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虽然也会受到业力,但佛功德圆满,不被业力转,故称如来。我们只有依教修行,争取早日脱离这业力苦海,才算不虚度日月。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首要目标。
往生最殊胜是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如不能发起往生净土愿,可先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天宫,待至弥勒兜率天宫修行一段后,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如何能够快速往生
与其待色身散坏诸佛菩萨前来接引,不如当下即修心,先入心净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坏时去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净土可消业障,业障轻了,身坏后就不容易被业力转去恶世,纵使遇到恶缘,诸佛菩萨把我们接出来也容易。诸佛菩萨慈悲普无有差别,但因众生业力不一,故有人命终得度,有人命终入恶世受报。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入心净土不是得念佛三昧(俗称功夫成片)。能入心净土1秒则得1秒之利益,10秒则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则时时处净土,乃至眠时亦不昏沉非醒非睡业障不起,如是则去佛不远,不久自得心开见佛。
如果念佛时出现昏沉、妄想、烦恼,都是正常现象。五浊恶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烦恼。如同治病,不可能刚吃药病就全好了,有个症状逐步减轻,逐渐获得健康的过程。
烦恼重时,口诵佛号收摄心神是个很好的办法,凡是修过的人都亲证烦恼会依深浅次第逐个消灭。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摄心神时,则忆念弥陀比口诵佛号要更殊胜。
在古代书面语的语境里,念指心念,上‘今’下‘心’,当下一心,是为念。如《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4] 又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如果口念则翻译为‘称’。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到下品下生时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势至菩萨念佛往生法
心念弥陀净土应如何念?在《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有宣讲念佛之法: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这一段是专门说给修行住菩萨的,修行住菩萨读到这就已经知道怎么念佛了,因为修行住菩萨“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这一段则是说给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义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来念佛法
修行住菩萨无生无灭,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称如来。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菩萨念佛法
以一念至诚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安住于佛,广宣正法度脱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诸境真实不虚。
起诸善根以一念净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净心,安住于佛,广读大乘,以法布施利益众生,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所现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忆念弥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于佛,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彼国。待业报身死,心不颠倒,即得与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相聚一处,如在梦中。
声闻乘念佛法
起善根断恶念,以一念无恶之念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忆念弥陀愿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来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乱。此一心不乱能令众生免堕恶道。
如法修行回向助念
念佛要做到时时忆念需要因缘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诸事所缠,要时时提起正念很难,就需要兼修行法,将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愿往生。佛在《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讲如何修行回向愿往生,因为如法修行回向愿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解实相义,解实相义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罗蜜。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广闻方等经典,闻已得不相空相(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恶不空因果,否则便有相),于此不相空相心不惊动。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戒善护己念;起发无上道心,于大乘法不生疑烦恼。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
持十善业,不起妄想,不昏沉,不爱著四禅定解脱乐,不染著世间愚痴行,不讲不观听世间愚痴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坚固戒忍,烦恼来时能以戒心对治坚固不退直至烦恼退却,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净土上(《佛说观无量寿经》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能行此行者菩提心虽未发出,但已经起用了。)
孝养父母,行世间善法(如行弟子规、捐助贫困、献血等)。乐听熏修佛法。以此善根回向愿生净土。
下品往生者,由于业障过重已经无法凭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识救拔。
僧伽吒法门与执持往生咒
除了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佛还宣讲了僧伽陀法门,往生咒的内容就是僧伽吒法门,佛在《僧伽吒经》中称此法门如说修行可“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
僧伽吒法门:“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往生咒:“南无无量光佛如来 即说咒曰: 甘露涌现、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虚空施甘露、圆满成就(净土见佛)。”
五逆的表法义
五逆指五种逆正法之恶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但对已发菩提心的菩萨而言,五逆各有其表法,除了不作声闻五逆外,不行此表法之五逆也是要做到的。
父、母的表法义
父表法爱喜与贪等念;母表法无明。此二者均是佛接引众生至塔庙之内的方便。无明是不需心意识驱动,会自行的念,意识不到所以称无明。佛能随顺众生无明摄受接引众生。爱喜与贪,比如声闻众最开始学佛多是因为爱喜可以得福报离恶道,虽然爱喜是烦恼,但此烦恼能伏住其他烦恼,佛化此爱喜为方便救度众生。诸如此种,佛有无量方便。那么什么是杀呢,因遇恶缘生恶念将这些向善无明向善烦恼伏住就是杀。还有一种方便的说法也称为杀实际是度化,就是发了菩提心后,不再需要父母的扶助养育,此时唯依菩提心,爱喜与无明皆悉度化,方便而说为杀。
如《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文殊师利言:“无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断无明故名为害母。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爱,彼以永断名为害父。以诸法不可坏,方便坏众多想,亦坏诸行名为坏僧。应坏凡夫法名阿罗汉,以不灭方便灭罗汉想名杀罗汉,以不灭方便灭如来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断已害毕竟无余。”
在《大乘入楞伽经》中五逆则专指修观一切法性相空寂者堕入空相,以有为空念断爱喜、无明、善根、诸善法,于一切行著故断一切行讲的。既不是声闻的五逆,也不是菩萨的五逆表法义。
阿罗汉的表法
阿罗汉表法善根(得三解脱离诸不善业故),因慈悲不足断学般若或以妄心分别菩提烦恼无二之意自坏善根名杀阿罗汉。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
和合僧的表法
字面义,以愚痴增上慢心与众僧诤斗高下。
表法义,分别诸佛法并与人说此法殊胜、此法不如彼法殊胜障碍其修行。比如分别往生净土是钝根法求见性者不宜修,比如分别摩诃般若为利根法求往生者不宜修。
大乘经中对和合僧的解释: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发慧,如实智生,离无尽分别网,是名第二心菩提无分别正等觉句;彼如实见已,观察无尽众生界,悲自在转,无缘观,菩提心生,所谓离一切戏论安置众生,皆令住于无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 复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 最初正觉心,第二名为法; 彼心相续生,所谓和合僧; 此三三昧耶,诸佛导师说;”
以菩提心摄一切法,于一切法离妄自在,是名和合僧。当然这是如来境界,不是我们当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无量,于佛大乘法起分别我们当下即可断。于法起分别即为见解,《圆觉经》言:“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故欲学大乘法,当断解碍。正如经中所言,初心不观自性。初学佛时,菩提心尚未现前,此时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为不观自性。
出佛身血的表法
以恶心伤于己心之佛。于佛不恭敬不信乃至谤佛,或以贪著五欲之发心求于佛,或为名闻利养行法布施皆为出佛身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