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子刘子自传》文末的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20:07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1-28 01:06
《子刘子自传》文末的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1-28 01:43
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白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1)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中心激愤,不能自平。在这样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首诗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悦”,再度被贬往辽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十四年后被召回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旬》,仍然以嘲讽的口吻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不顾政治上的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持、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派往东都(洛阳)作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闲散的官。

(选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

刘禹锡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两次往游玄都观的题诗,就是他倔强正直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老而弥坚。他临终前写了《子刘子自传》,其中讲到王叔文,有这么一段话:“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意思是: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口辩使人信服。得到重用后,他所采取的治国措施,人们不认为应当非议。这是公开为王叔文伸冤辩屈,是对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肯定。肯定王叔文,当然就说明自己当年参与革新没有错,因此长期遭贬是受到的不公平处置。回首往事,痛惜万分,他在自传的铭文中写道:“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施展啊,即便有人诽谤,但我的立身行事,问心无愧啊。说他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怀才不遇的痛苦,受毁遭谗的愤懑,溢于言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