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傻傻的《红X》好看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0:01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2-18 21:02
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2-18 21:11
还不错呢 一个不满18岁的少年经历了一次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流浪,仅这一次,似乎就是一生。因为旷课和划破学校玻璃,因为打架与无所事事,最终他被学校开除了,被开除后的他要与父母周旋,以给他们造成假象——他仍然在学校里刻苦学习考大学。他还要与几个女孩周旋,与她们的肉体进行狂欢;他还要与饥饿的胃周旋,与精神的歇斯底里和身体的肮脏周旋,他要与一切能够存活于世的障碍周旋。 这就是李傻傻长篇小说《红X》中所描写的一个叫沈生铁的少年的故事。这样的一个问题少年我们或许似曾相识,他因为过早地熟悉了周围的世界而沉入了对其的抵抗,抵抗之后的疲惫却又让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惟一的新鲜感。李傻傻努力想做到的就是给一段成长的经历打一个完美的折扣。他在叙述时而尖锐,时而柔和,时而典雅,时而朋克,时而诗情画意,时而又焦头烂额。李傻傻没有像许多作家那样理所当然地在沈生铁的伤口撒盐,而是给予了他无尽的同情与爱,正是爱才促成了这部小说的灼痛与伤感,由此我们也才能领会少年内心深处那些脆弱的悲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2-18 21:57
被称为80年代后作家代表人物的李傻傻,第一部出版发行的长篇《红x》不出出版商意料,在上海书市热销。热销是显然的,不热销才是意外呢,今年入夏以来,李傻傻已经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媒体炒到了比天气还热的地步,80年代后业已成为网络上一个高点击的词汇,《红x》不热,谁热? 一个青春之血染红的x 第一次读《红x》,它还只是网络上一个寂寂无名的长篇。一个少年在13万字的篇幅里,讲述了一段青春成长的嬗变。这个题材是所有少年作家们无法摈弃的必由之路,在脱离自我,走上真正的解读世界的舞台之前,他们首先能够解读的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一个有点老土的题材,但是却由于吟唱的手法不同,表现力不同,在同类的经历故事中,《红x》脱颖而出。情节并不复杂,一个贫寒困窘的少年,在高二期间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流浪在学校附近的旅社里,向家里隐瞒了被开除的真相,装着自己依然就读,在旅社里,他迫不及待地和萍水相逢的女子李小蓝有了第一次性体验,却又遥远地爱着自己的梦中女孩杨晓,但是每次遇到杨晓,他有力图把炽热的欲望控制在纯洁的爱恋范围里,当遇到杨晓的母亲杨繁时,一种成熟的、母性的温柔的包容如水一样濡湿了他易感的心。最后,在杨繁的帮助下,他重归了学校,回到了社会的正常秩序里。《红x》里的主要篇幅是在描述他蜗居旅社,游走在边缘里,忍受孤独、饥饿、恐惧,一系列复杂的心态:内疚、倔强、自责、期冀、骄傲、辛酸都被这个82年生的少年表达得驾轻就熟、栩栩如生。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个性特别的少年,是如何地以自己的敏感细致、羁傲不驯又渴望归属的心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成年人的世界,游走在社会边缘。如果说春树曾经以胆大妄为的做作引起主流社会对她的“边缘”定义,李傻傻则是一种真正的思想的行走边缘。边缘不在于行为的叛逆,而在于心灵的游离。前者只是以退为进,一种渴望被主流承认和接受的终南捷径,而后者则是真正的独立思考、渴望穿越纷繁的世俗迷宫抵达世界的真相。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强烈个性与世界的普通规则撞击留下了班驳的血痕,早慧的心灵寻求理解、响应发出的呼唤如啼血鲜明痛楚。这样真实得鲜血淋漓的作品使得社会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80年代的心灵之谜的范本,过来者和同龄人也拥有了回味和借鉴自己梦魇的宽余空间。 红x为什么这样红? 目前为止,许多成名作家也都对李傻傻出色的天赋表示了赞叹,其人对于文字的使用有着沈从文式的返朴归真,比喻常常别出心裁,从容自若里透出一股灵黠。如果说他早期那些被攒为少年沈从文的散文还只是靠天分写作,《红x》则透露出了一种渴望超越天赋写作的企图。写作手法的变换和探索,在章节里留下了痕迹,而一些精妙的比喻、幽默的细节,分明有模仿王小波的痕迹,甚至,还可以在一些小桥段里读到杰克·伦敦的味道。显然,他试图超越。在本真写作之上,他需要更高的技巧来表现,好比一个本色演员在朝着演技派转化。即便是这样并不太成功的转型时,他的力度依然远远超过所谓“80年代后”群体里的其他人。不客气地说,其他人还不过是些哑哑学语的娃娃,他却已经锋芒毕露,悍然撼动了文坛上那些成名作家的位置,让他们忍不住低呼:后生可畏! 因为他,“80年代后”在严肃作家和苛刻的文评家面前,才有了份量。商业的炒做才没有沦为一场彻底的闹剧。 李傻傻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让红x成为一部出色的青春小说,让80年代后的作品不再是浪得虚名。但是,和他所获得普遍赞誉相比,铺天盖地的赞扬已经淹没了这本书本身的价值。 客观来说,《红x》就可读性和市场性来说,如果脱离了出版社的热炒和媒体的关注,是绝对不会创造20万册的销售量的。毕竟这只是一个纯文学写作的、纯个人体验的故事。在一般读者眼里,并不那么好看。就情节性而言,也不够强。虽然李傻傻个人在媒体多次表示:自己完全不苟同80年代后的定义,也不希望自己被局限为一个80年代作家,但是事实他无可否认,得益于“80年代后”这个概念良多。他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得到大众的接受,个人文字力量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所依托的“80年代后”这个特殊标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