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鉴湖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1:52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3-22 14:51
你好,鉴湖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3-22 15:10
鉴湖的缔造者——鉴湖之父——东汉会稽太守马臻。
鉴湖是在马臻的主持下筑成的,为绍兴最终成为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马臻却蒙受冤屈被皇帝处以了极刑。 这就是历史。即“功也鉴湖,泪也鉴湖”。 原始的鉴湖,水域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个西湖。它南依会稽山,北至人工堤塘,东抵东小江(今曹娥江),西近西小江(今浦阳江),全长56.5公里。 古鉴湖汇聚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方圆百里一片浩瀚,它既造 就了绍兴发达的水产业、有利于平原农业的发展,又造就了绍兴地方的独特风光:稽山鉴水。 然而,由于鉴湖的建成,使得一些官宦豪强的土地和坟墓淹没,引起了他们的联名告状,一大批死人的名字被他们作为联名告状人写上了状书。东汉朝廷认为马臻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的大不稳定,震怒之际铸成一桩千古奇冤。 当时,一群胆识超群的会稽百姓冒险将马臻的遗体从京城偷运回来,安葬在了鉴湖之畔。
历史总会作出公正的评判。数十年后,马臻的冤案得到平反。唐元和年间,人们便隆重祭祀马臻。北宋嘉佑年间,宗仁宗取“利民济世”之意追封马臻为“利济王”。历代文人墨客对马致对鉴湖的歌咏更是连篇累牍。唐大诗人李白诗云:“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诗云:“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柯岩在柯山脚下,柯山之“柯”来源于柯亭。柯者系指,常绿乔木,树枝,斧柄。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以树枝为柱为梁,以青竹为壁为椽,以茅草为瓦为顶,越语称“柯”亭,柯山由柯亭得名。柯山原为一个青石山,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柯山的秀丽和丰富的岩石资源。在汉之后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聚集于此,柯山,成了采石山。历史更替,四百年间,近二十代石工不断开凿采石,偌大一座柯山,竟被挖去半座。这也许是天意所在,在被挖去半座石山的区域中,竟留下两“柱”孤岩,浑然兀立。这一奇异的石景,令后来的石工们为之动容,为之心惊。从此,大规模开采柯山石的局面消失了。石景的突现,使柯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柯山之名渐渐地为柯岩所替代了。这就是柯岩的来历。 步入具有唐代风格的景区正门,首先来到石佛景区。迎面一座古朴石亭,亭中古碑上刻“柯岩绝胜”四字,字体潇洒,不知出自谁笔。清代就有柯岩8景,据说现在已经有18景了。前行,就见一奇石矗立。其形体曲折,宛如一柱青烟。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下细上宽,远看时,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转个角度,又像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岩顶有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二字,字体刚劲,神形兼备。顶端古柏苍翠、老枝横斜。此石景经千年不倒,百年不倾,真不愧为云之骨,石之魂。这是18景中的“炉柱青烟”。旁“云骨”而立的是石窟造佛,为弥勒像。也是一景叫“石雕大佛”,佛是在一个孤立的巨岩上依石形状雕刻而成。成像在隋唐年间,佛高20.8米,佛相宽颊广额,两耳垂肩,双目微启略俯视,法相丰颐庄严。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阐经印。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全跏趺坐式,仪态娴静端正,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来,世所罕见。大佛周围是一个巨大池塘,叫大佛池,池中游鱼戏水,引人驻足。大佛对面地上有一石莲花,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象征“九九归一”,你如站在莲花心上,面对刻有五千七百余字佛教大经——金刚经的回音壁低吟,会感到回音琅琅,这里被称为“莲花听音”。大佛池北面的蚕花洞,悬崖峭壁,幽谷深壑,可见“一线天”。向西转过去,在高耸壁立的岩石上,“柯岩”“文光四射”等巨大的题刻赫然入目。此景被称为“文光射斗”。在一个石梁上还建有文昌阁和八卦台。七星岩在文昌阁西北,是采石留下的7 个洞穴,岩口狭窄险要,入内豁然开朗,潭水幽冷清澈,游鱼可数。此处是柯岩18景中的“七星观鱼”。
鉴湖是在马臻的主持下筑成的,为绍兴最终成为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马臻却蒙受冤屈被皇帝处以了极刑。 这就是历史。即“功也鉴湖,泪也鉴湖”。 原始的鉴湖,水域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个西湖。它南依会稽山,北至人工堤塘,东抵东小江(今曹娥江),西近西小江(今浦阳江),全长56.5公里。 古鉴湖汇聚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方圆百里一片浩瀚,它既造 就了绍兴发达的水产业、有利于平原农业的发展,又造就了绍兴地方的独特风光:稽山鉴水。 然而,由于鉴湖的建成,使得一些官宦豪强的土地和坟墓淹没,引起了他们的联名告状,一大批死人的名字被他们作为联名告状人写上了状书。东汉朝廷认为马臻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的大不稳定,震怒之际铸成一桩千古奇冤。 当时,一群胆识超群的会稽百姓冒险将马臻的遗体从京城偷运回来,安葬在了鉴湖之畔。
历史总会作出公正的评判。数十年后,马臻的冤案得到平反。唐元和年间,人们便隆重祭祀马臻。北宋嘉佑年间,宗仁宗取“利民济世”之意追封马臻为“利济王”。历代文人墨客对马致对鉴湖的歌咏更是连篇累牍。唐大诗人李白诗云:“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诗云:“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柯岩在柯山脚下,柯山之“柯”来源于柯亭。柯者系指,常绿乔木,树枝,斧柄。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以树枝为柱为梁,以青竹为壁为椽,以茅草为瓦为顶,越语称“柯”亭,柯山由柯亭得名。柯山原为一个青石山,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柯山的秀丽和丰富的岩石资源。在汉之后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聚集于此,柯山,成了采石山。历史更替,四百年间,近二十代石工不断开凿采石,偌大一座柯山,竟被挖去半座。这也许是天意所在,在被挖去半座石山的区域中,竟留下两“柱”孤岩,浑然兀立。这一奇异的石景,令后来的石工们为之动容,为之心惊。从此,大规模开采柯山石的局面消失了。石景的突现,使柯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柯山之名渐渐地为柯岩所替代了。这就是柯岩的来历。 步入具有唐代风格的景区正门,首先来到石佛景区。迎面一座古朴石亭,亭中古碑上刻“柯岩绝胜”四字,字体潇洒,不知出自谁笔。清代就有柯岩8景,据说现在已经有18景了。前行,就见一奇石矗立。其形体曲折,宛如一柱青烟。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下细上宽,远看时,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转个角度,又像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岩顶有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二字,字体刚劲,神形兼备。顶端古柏苍翠、老枝横斜。此石景经千年不倒,百年不倾,真不愧为云之骨,石之魂。这是18景中的“炉柱青烟”。旁“云骨”而立的是石窟造佛,为弥勒像。也是一景叫“石雕大佛”,佛是在一个孤立的巨岩上依石形状雕刻而成。成像在隋唐年间,佛高20.8米,佛相宽颊广额,两耳垂肩,双目微启略俯视,法相丰颐庄严。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阐经印。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全跏趺坐式,仪态娴静端正,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来,世所罕见。大佛周围是一个巨大池塘,叫大佛池,池中游鱼戏水,引人驻足。大佛对面地上有一石莲花,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象征“九九归一”,你如站在莲花心上,面对刻有五千七百余字佛教大经——金刚经的回音壁低吟,会感到回音琅琅,这里被称为“莲花听音”。大佛池北面的蚕花洞,悬崖峭壁,幽谷深壑,可见“一线天”。向西转过去,在高耸壁立的岩石上,“柯岩”“文光四射”等巨大的题刻赫然入目。此景被称为“文光射斗”。在一个石梁上还建有文昌阁和八卦台。七星岩在文昌阁西北,是采石留下的7 个洞穴,岩口狭窄险要,入内豁然开朗,潭水幽冷清澈,游鱼可数。此处是柯岩18景中的“七星观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3-22 16:02
雄楚大道上有条路连鉴湖路追答叫鉴湖路,打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