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货币有哪些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2:07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3-19 13:54
国际化货币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3-19 15:01
问题一:国际货币有哪些 能够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储备的货币都是国际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可以作为储备资产,比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望采纳问题二:一个货币国际化需要哪些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一般而言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经济规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美国的情况尤其显著,其占全球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上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带动美元地位于上世纪20年代超过英镑。日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7%上升至1988年的16%,也带动日元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储备货币之一。Chinn and Frankel 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2.2%。
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除了贸易总量,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需求量。按照国际惯例, 在发达国家之间, 大部分贸易都是以出口方货币计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地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或者是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程度
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性:调整性、流动性和可信性。可信性指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程度,而能够衡量货币可信性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通胀越高,则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损失越大)以及其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波动性越大,则持有该货币的风险也越大)。
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货币的可兑换性
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以日本为例,其政府为提升日元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中,放开欧洲日元市场和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如降低准入限制, 实行永久性租税政策) 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适应日元国际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放开了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和贴现短期国债市场。日本于1986 年建成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就从192亿美元飞速增加到2150 亿美元, 占非居民货币交易量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可以追问。问题三: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有哪些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一般而言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经济规模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美国的情况尤其显著,其占全球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上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带动美元地位于上世纪20年代超过英镑。日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7%上升至1988年的16%,也带动日元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储备货币之一。Chinn and Frankel 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2.2%。 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除了贸易总量,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需求量。按照国际惯例, 在发达国家之间, 大部分贸易都是以出口方货币计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地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或者是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程度 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性:调整性、流动性和可信性。可信性指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程度,而能够衡量货币可信性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通胀越高,则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损失越大)以及其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波动性越大,则持有该货币的风险也越大)。 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货币的可兑换性 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以日本为例,其政府为提升日元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中,放开欧洲日元市场和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如降低准入限制, 实行永久性租税政策) 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适应日元国际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放开了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和贴现短期国债市场。日本于1986 年建成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就从192亿美元飞速增加到2150 亿美元, 占非居民货币交易量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可以追问。问题四:世界三大货币是什么? 美元、欧元和日元。
现在的说法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有人说金融危机是个契机,但是也有人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人民币离世界第三大货币似近还远
□章玉贵
20年前,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不仅无法与日元相提并论,就连韩元也没有把人民币放在眼里。但20年后的今天,“平易近人”的人民币不仅在大中华区受到追捧,而且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超越日元而被誉为“第二美元”。
从目前的世界货币格局来看,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英镑虽在苦苦支撑,但恐怕来日不多。被欧盟寄予厚望的欧元,尽管近来走势强劲,但其缺乏作为世界主流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即统一的政治环境。除却货币政策态度不一之外,欧元区各国经济战略的不同,也将破坏欧元区政处的统一性。再加上美国的暗中捣鬼,欧元短期内还很难与美元分庭抗礼。至于受到本国经济拖累的日元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即便是不可一世的美元近来却在象征人类文明的泰姬陵受到史无前例的冷遇,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世界货币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其实,美元的一家独霸本来就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前,美国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直接或间接地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今天,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三十余年,美国仍在凭借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享有的特殊地位而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显然,世界人民不愿看到美国倚仗自己的超强地位而在国际事务中为所欲为,即便是包括欧盟以及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都不能容忍美国的颐指气使,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壮大自身实力,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欧元的诞生正是抗衡美元霸权的一种尝试,日本也曾试图说服亚洲国家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
就中国来说,尽管短期内难以挑战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尽管人民币还远远谈不上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但中国经济正以快于美国经济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在美日欧经济出现减速甚至衰退的情势下,中国仍有巨大的经济成长空间。到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美国平列。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必将取得质的飞跃。
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中外有关专家普遍看好人民币的国际化前景。国内有专家乐观地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国政府应适时加快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甚至有不少专家建议中国大陆以国家货币制度的形式,将人民币改成“中元”,以确立中国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法定地位和称谓。在国际上,哈佛大学教授罗杰夫认为:“未来,如果全球只剩下三到四种主要货币,那么人民币将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有资格成为与美元、欧元比肩的世界级货币。”他说:“随着中国经济、贸易在全球地位的持续上升,人民币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不过,尽管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保持高速、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显著,国际贸易权重不断增大的国家的货币在未来成为世界货币,的确是有很大可能的。但人民币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少需要5到10年准备期。期间,需要克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瓶颈。
首先,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市场和监管能力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而监管部门也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预估人民币要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尚需10年左右的时间。
其次,支撑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的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众所周知,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基础条件是该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元之所以称霸全球几十年......余下全文>>问题五: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美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普遍使用,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计量单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也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的“领头羊”。
美元国际化的模式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国际金属本位制度向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发展的过渡环节,历史选择了美元,经历了将近30年的美元时代,赋予了美元许多“先天”的优势,这是其他任何货币都“望尘莫及”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越英国的梦想,同时也就奠定了美元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今天,任何其他货币想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会倒退,事物发展的路径依赖总是具有连续性的,除非这种连续性被人为破坏。
欧元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8年的法律制度准备阶段。1999—2002年为欧元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欧元作为转账货币流通,欧元区各国官方开始统一使用欧元计价和支付,各国证券交易所实现单一货币标价和交易,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2002年以后是欧元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02年1—6月欧元迅速取代了区域内原12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原12国货币也成为只有收藏价值的货币,欧元以合法的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通过取代原12国货币,欧元在10年内完成了国际化过程。
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给世界各国其他货币的基本启示是:让渡货币主权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走过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而境外日元的增加,尤其是欧洲日元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国内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金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金融发展深化的具体表现,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日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道路的基础采自日本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提升,在谨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下,日本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顺差,国际储备的积累成为日元国际信誉的坚实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日元币值稳中趋升,正是日本经济与储备实力上升的体现。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对于大多数国际货币,实现国际化只能依托本国经济发展、政策储定,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时推进金融深化改革与发展,其中,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问题六:国际支付货币有哪些 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意味着在过去三年,人民币已经连续超越了七种货币,在支付货币中排名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尽管在排名上已经取得质的飞跃,但人民币所占支付市场份额与前三大货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美元、欧元、英镑所占的份额分别高达44.8%、27.2%和8.5%。问题七:加入sdr的货币有哪些 人民币能否在今年顺利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成为SDR篮子中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是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事件。 争取成为SDR篮子货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顺势而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不过,成为SDR篮子货币,也同时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由此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也不能不有所准备。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快程度低
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中可以观察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该所从2012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系统跟踪。根据该指数,如果以100为基数,2014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1.69,今年预计能达到2.3。不过相对应的,仍然依据该指数的计算方式,目前美元的国际化指数约为50,欧元大约为28。“从这两年的跟踪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还是比较快的,每年增长幅度在60%以上,但与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较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从2009年开始的10年内,超越日元与英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目标,与美元与欧元的比较则是下一阶段的中期目标。
加入SDR将突破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框”
“从数字比较上就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有多么漫长。成为SDR篮子货币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民币将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接纳程度无疑将大大被提升。”涂永红说,人民币国际化得一步步推进,SDR是IMF发行的超主权国家货币,IMF180多个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的各种交易,都使用其计价和结算,如果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受到官方承认,是全球第五大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得以夯实,这毫无疑问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加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最起码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展,突破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2%,全球约30家央行与货币当局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不过,无论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还是货币互换,都是国家间的行为。而成为SDR的一员,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行为,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张名片。中国是后发国家,必须一步步向前走,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进入国际货币体系。”陈风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顺势而为,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全球一种主要货币,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如果在贸易结算中不使用本币而使用第三方货币,汇率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鼓励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这也是从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稳定出发的。国外的进出口方、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规避汇率风险,也愿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我们作为大国要有大国担当,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涂永红说。
涂永红还强调,成为SDR篮子货币,各国可以将人民币纳入到官方储备中,企业机构对人民币的市场预期会更加稳定,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这对我国金融业及对外贸易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开放资本项目是把“双刃剑”
未来一段时期,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仍将处于新常态下的调整期,从外部来看,美元加息预期......余下全文>>问题八:国际储备货币有哪些了,人民币是吗 根据我的了解,貌似储备货币的组成大部分是贵重金属,如黄金。很少会储备纸币的吧?!
希望高人解答。问题九:目前国际通用的货币有世界通用货币有哪些? 严格来说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世界通用货币,不过美元在全球最广泛通用,其次是欧元。问题十:美元成为国际化货币有什么好处 可以转嫁通胀
望采纳问题二:一个货币国际化需要哪些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一般而言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经济规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美国的情况尤其显著,其占全球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上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带动美元地位于上世纪20年代超过英镑。日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7%上升至1988年的16%,也带动日元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储备货币之一。Chinn and Frankel 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2.2%。
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除了贸易总量,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需求量。按照国际惯例, 在发达国家之间, 大部分贸易都是以出口方货币计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地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或者是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程度
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性:调整性、流动性和可信性。可信性指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程度,而能够衡量货币可信性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通胀越高,则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损失越大)以及其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波动性越大,则持有该货币的风险也越大)。
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货币的可兑换性
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以日本为例,其政府为提升日元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中,放开欧洲日元市场和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如降低准入限制, 实行永久性租税政策) 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适应日元国际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放开了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和贴现短期国债市场。日本于1986 年建成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就从192亿美元飞速增加到2150 亿美元, 占非居民货币交易量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可以追问。问题三: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有哪些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一般而言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经济规模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因此经济规模决定了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潜在使用情况。美国的情况尤其显著,其占全球GDP的比重由20世纪初的10%上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带动美元地位于上世纪20年代超过英镑。日本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7%上升至1988年的16%,也带动日元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储备货币之一。Chinn and Frankel 2005的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2.2%。 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规模的比重。除了贸易总量,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的需求量。按照国际惯例, 在发达国家之间, 大部分贸易都是以出口方货币计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地采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或者是美元这样的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程度 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性:调整性、流动性和可信性。可信性指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保值程度,而能够衡量货币可信性的指标主要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通胀越高,则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损失越大)以及其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波动性越大,则持有该货币的风险也越大)。 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货币的可兑换性 要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一国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开放且高度发展。以日本为例,其政府为提升日元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中,放开欧洲日元市场和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如降低准入限制, 实行永久性租税政策) 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适应日元国际化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放开了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和贴现短期国债市场。日本于1986 年建成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就从192亿美元飞速增加到2150 亿美元, 占非居民货币交易量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可以追问。问题四:世界三大货币是什么? 美元、欧元和日元。
现在的说法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有人说金融危机是个契机,但是也有人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人民币离世界第三大货币似近还远
□章玉贵
20年前,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不仅无法与日元相提并论,就连韩元也没有把人民币放在眼里。但20年后的今天,“平易近人”的人民币不仅在大中华区受到追捧,而且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超越日元而被誉为“第二美元”。
从目前的世界货币格局来看,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英镑虽在苦苦支撑,但恐怕来日不多。被欧盟寄予厚望的欧元,尽管近来走势强劲,但其缺乏作为世界主流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即统一的政治环境。除却货币政策态度不一之外,欧元区各国经济战略的不同,也将破坏欧元区政处的统一性。再加上美国的暗中捣鬼,欧元短期内还很难与美元分庭抗礼。至于受到本国经济拖累的日元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即便是不可一世的美元近来却在象征人类文明的泰姬陵受到史无前例的冷遇,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世界货币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其实,美元的一家独霸本来就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前,美国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直接或间接地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今天,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三十余年,美国仍在凭借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享有的特殊地位而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显然,世界人民不愿看到美国倚仗自己的超强地位而在国际事务中为所欲为,即便是包括欧盟以及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都不能容忍美国的颐指气使,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壮大自身实力,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欧元的诞生正是抗衡美元霸权的一种尝试,日本也曾试图说服亚洲国家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
就中国来说,尽管短期内难以挑战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尽管人民币还远远谈不上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但中国经济正以快于美国经济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在美日欧经济出现减速甚至衰退的情势下,中国仍有巨大的经济成长空间。到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美国平列。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必将取得质的飞跃。
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中外有关专家普遍看好人民币的国际化前景。国内有专家乐观地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国政府应适时加快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甚至有不少专家建议中国大陆以国家货币制度的形式,将人民币改成“中元”,以确立中国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法定地位和称谓。在国际上,哈佛大学教授罗杰夫认为:“未来,如果全球只剩下三到四种主要货币,那么人民币将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有资格成为与美元、欧元比肩的世界级货币。”他说:“随着中国经济、贸易在全球地位的持续上升,人民币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不过,尽管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保持高速、稳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显著,国际贸易权重不断增大的国家的货币在未来成为世界货币,的确是有很大可能的。但人民币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少需要5到10年准备期。期间,需要克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瓶颈。
首先,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市场和监管能力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而监管部门也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预估人民币要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尚需10年左右的时间。
其次,支撑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的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众所周知,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基础条件是该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元之所以称霸全球几十年......余下全文>>问题五: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美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普遍使用,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计量单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也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的“领头羊”。
美元国际化的模式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国际金属本位制度向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发展的过渡环节,历史选择了美元,经历了将近30年的美元时代,赋予了美元许多“先天”的优势,这是其他任何货币都“望尘莫及”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越英国的梦想,同时也就奠定了美元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今天,任何其他货币想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会倒退,事物发展的路径依赖总是具有连续性的,除非这种连续性被人为破坏。
欧元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8年的法律制度准备阶段。1999—2002年为欧元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欧元作为转账货币流通,欧元区各国官方开始统一使用欧元计价和支付,各国证券交易所实现单一货币标价和交易,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2002年以后是欧元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02年1—6月欧元迅速取代了区域内原12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原12国货币也成为只有收藏价值的货币,欧元以合法的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通过取代原12国货币,欧元在10年内完成了国际化过程。
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给世界各国其他货币的基本启示是:让渡货币主权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走过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而境外日元的增加,尤其是欧洲日元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国内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金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金融发展深化的具体表现,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日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道路的基础采自日本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提升,在谨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下,日本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顺差,国际储备的积累成为日元国际信誉的坚实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日元币值稳中趋升,正是日本经济与储备实力上升的体现。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对于大多数国际货币,实现国际化只能依托本国经济发展、政策储定,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时推进金融深化改革与发展,其中,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问题六:国际支付货币有哪些 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意味着在过去三年,人民币已经连续超越了七种货币,在支付货币中排名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尽管在排名上已经取得质的飞跃,但人民币所占支付市场份额与前三大货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美元、欧元、英镑所占的份额分别高达44.8%、27.2%和8.5%。问题七:加入sdr的货币有哪些 人民币能否在今年顺利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成为SDR篮子中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是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事件。 争取成为SDR篮子货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顺势而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不过,成为SDR篮子货币,也同时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由此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也不能不有所准备。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快程度低
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中可以观察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该所从2012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系统跟踪。根据该指数,如果以100为基数,2014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1.69,今年预计能达到2.3。不过相对应的,仍然依据该指数的计算方式,目前美元的国际化指数约为50,欧元大约为28。“从这两年的跟踪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还是比较快的,每年增长幅度在60%以上,但与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较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从2009年开始的10年内,超越日元与英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目标,与美元与欧元的比较则是下一阶段的中期目标。
加入SDR将突破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框”
“从数字比较上就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有多么漫长。成为SDR篮子货币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民币将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接纳程度无疑将大大被提升。”涂永红说,人民币国际化得一步步推进,SDR是IMF发行的超主权国家货币,IMF180多个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的各种交易,都使用其计价和结算,如果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受到官方承认,是全球第五大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得以夯实,这毫无疑问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加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最起码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展,突破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2%,全球约30家央行与货币当局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不过,无论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还是货币互换,都是国家间的行为。而成为SDR的一员,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行为,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张名片。中国是后发国家,必须一步步向前走,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进入国际货币体系。”陈风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顺势而为,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全球一种主要货币,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如果在贸易结算中不使用本币而使用第三方货币,汇率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鼓励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这也是从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稳定出发的。国外的进出口方、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规避汇率风险,也愿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我们作为大国要有大国担当,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涂永红说。
涂永红还强调,成为SDR篮子货币,各国可以将人民币纳入到官方储备中,企业机构对人民币的市场预期会更加稳定,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这对我国金融业及对外贸易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开放资本项目是把“双刃剑”
未来一段时期,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仍将处于新常态下的调整期,从外部来看,美元加息预期......余下全文>>问题八:国际储备货币有哪些了,人民币是吗 根据我的了解,貌似储备货币的组成大部分是贵重金属,如黄金。很少会储备纸币的吧?!
希望高人解答。问题九:目前国际通用的货币有世界通用货币有哪些? 严格来说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世界通用货币,不过美元在全球最广泛通用,其次是欧元。问题十:美元成为国际化货币有什么好处 可以转嫁通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