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液化方法有几种?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06:12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03-05 14:23
煤炭液化方法有几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3-05 14:50
煤的液化方法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
(1)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
(2)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煤炭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典型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在400摄氏度、150个大气压左右将合适的煤催化加氢液化,产出的油品芳烃含量高,硫氮等杂质需要经过后续深度加氢精制才能达到目前石油产品的等级。一般情况下,一吨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煤直接液化油可生产洁净优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但是适合于大吨位生产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尚没有商业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煤种要求特殊,反应条件较苛刻,大型化设备生产难度较大,使产品成本偏高。
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1927年在Leuna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直接液化厂。1936~1943年间,德国先后建成11套直接液化装置,1944年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航空燃料和50%的汽车及装甲车用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及前苏联等国相继开展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50年代后期,中东地区廉价石油的大量开发,使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重新活跃起来。德国、美国及日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研究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不少国家已经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商业化示范厂奠定了基础。
(1)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
(2)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煤炭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典型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在400摄氏度、150个大气压左右将合适的煤催化加氢液化,产出的油品芳烃含量高,硫氮等杂质需要经过后续深度加氢精制才能达到目前石油产品的等级。一般情况下,一吨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煤直接液化油可生产洁净优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但是适合于大吨位生产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尚没有商业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煤种要求特殊,反应条件较苛刻,大型化设备生产难度较大,使产品成本偏高。
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1927年在Leuna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直接液化厂。1936~1943年间,德国先后建成11套直接液化装置,1944年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航空燃料和50%的汽车及装甲车用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及前苏联等国相继开展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50年代后期,中东地区廉价石油的大量开发,使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重新活跃起来。德国、美国及日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研究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不少国家已经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商业化示范厂奠定了基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05 16:55
1 煤基间接液化
煤基间接液化是将煤气化制得合成气(CO+H2)以后,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油品和化学品
的工艺过程。早在上世纪2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于1936首先建成工业
规模的合成油厂。到1955年,世界上已有18个合成油工厂,总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油/年。目
前,国外商业化的煤间接液化典型技术是南非SASOL公司的F-T合成技术。SASOL-I厂始建于1955
年。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于1980年和1982年又相继建成了SASOL -II厂和SASOL III厂。目
前,三个厂年处理煤炭总计达4590万吨。主要产品为汽油、柴油、蜡、燃气、氨、乙烯、丙
烯、聚合物、醇、醛、酮等113种,总产量达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保证了全南非28%
的汽油、柴油供给量[1]。SAS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大的F-T合成反应器,直径
10.7m,高28m,单台生产能力达到2500吨/天。
除南非SASOL公司的F-T合成技术外,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在马来西亚建厂)、Mobil
公司的MTG合成技术(在新西兰建厂)等都是已商业化的间接液化技术,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国外一些先进的但未商业化的合成技术还包括丹麦Topsoe公司的Tigas技术和美国Mobil公司的
STG技术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煤基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山西煤化所已开发出固定床
两段法合成(简称MFT)工艺和浆态床—固定床两段合成(简称SMFT)工艺,先后完成了MFT工艺的小
试、模试、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及SMFT工艺的模试,另外也进行了两类合成催化剂的长周期
运行试验。上述研究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国内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快速形
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将合成装置放大,以适应产业化的步伐。
2 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是煤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直接催化加氢裂化,使其降解和加氢转化为液
体油品的工艺过程,煤直接液化也称加氢液化。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也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
1927年在Leuna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直接液化厂。1936~1943年间,德国先后建成11套
直接液化装置,1944年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供了近三分
之二的航空燃料和50%的汽车及装甲车用油[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日本、法国、意
大利及前苏联等国相继开展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50年代后期,由于中东地区廉价石油的大
量开发,使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由此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
重新活跃起来。德国、美国及日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研究
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不少国家已经
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商业化示范厂奠定了基础。典型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主要包括德国
IGOR工艺(装置规模200吨/天)、美国HTI工艺(装置规模600吨/天)及日本NEDOL工艺(装
置规模150吨/天)。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20多年来,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对我国上
百个煤种进行了直接液化试验研究,并开发出高活性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同时也进行了煤液化
油品的提质加工研究。1997~2000年,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分别同德国、日本及美国有关部门及
企业合作,完成了神华煤、云南先锋煤及黑龙江依兰煤在国外中试装置上的放大试验研究。目
前,我国神华集团250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煤基间接液化是将煤气化制得合成气(CO+H2)以后,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油品和化学品
的工艺过程。早在上世纪2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于1936首先建成工业
规模的合成油厂。到1955年,世界上已有18个合成油工厂,总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油/年。目
前,国外商业化的煤间接液化典型技术是南非SASOL公司的F-T合成技术。SASOL-I厂始建于1955
年。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于1980年和1982年又相继建成了SASOL -II厂和SASOL III厂。目
前,三个厂年处理煤炭总计达4590万吨。主要产品为汽油、柴油、蜡、燃气、氨、乙烯、丙
烯、聚合物、醇、醛、酮等113种,总产量达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保证了全南非28%
的汽油、柴油供给量[1]。SAS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大的F-T合成反应器,直径
10.7m,高28m,单台生产能力达到2500吨/天。
除南非SASOL公司的F-T合成技术外,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在马来西亚建厂)、Mobil
公司的MTG合成技术(在新西兰建厂)等都是已商业化的间接液化技术,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国外一些先进的但未商业化的合成技术还包括丹麦Topsoe公司的Tigas技术和美国Mobil公司的
STG技术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煤基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山西煤化所已开发出固定床
两段法合成(简称MFT)工艺和浆态床—固定床两段合成(简称SMFT)工艺,先后完成了MFT工艺的小
试、模试、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及SMFT工艺的模试,另外也进行了两类合成催化剂的长周期
运行试验。上述研究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国内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快速形
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将合成装置放大,以适应产业化的步伐。
2 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是煤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直接催化加氢裂化,使其降解和加氢转化为液
体油品的工艺过程,煤直接液化也称加氢液化。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也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
1927年在Leuna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0万吨/年直接液化厂。1936~1943年间,德国先后建成11套
直接液化装置,1944年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供了近三分
之二的航空燃料和50%的汽车及装甲车用油[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日本、法国、意
大利及前苏联等国相继开展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50年代后期,由于中东地区廉价石油的大
量开发,使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由此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
重新活跃起来。德国、美国及日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研究
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的苛刻度,从而达到降低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不少国家已经
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商业化示范厂奠定了基础。典型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主要包括德国
IGOR工艺(装置规模200吨/天)、美国HTI工艺(装置规模600吨/天)及日本NEDOL工艺(装
置规模150吨/天)。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20多年来,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对我国上
百个煤种进行了直接液化试验研究,并开发出高活性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同时也进行了煤液化
油品的提质加工研究。1997~2000年,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分别同德国、日本及美国有关部门及
企业合作,完成了神华煤、云南先锋煤及黑龙江依兰煤在国外中试装置上的放大试验研究。目
前,我国神华集团250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 2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3-05 16:12
煤的液化方法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 (1)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煤炭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 (2)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更多相关煤炭信息点击中国煤炭信息网问吧频道。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