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09:09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1-29 23:49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1-30 00:25
题目: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人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得不说安徽高考作文题出的难了点,对考生也不公平。

第一 时间上高考时间本身就很紧 作为大分数项的作文 就要有普遍价值与普知度 如果一味的出偏题怪题 只能说是出题人的无知 作为哲理诗对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现在学生的水平摆在这儿)

第二 对于理科生与文科生中不是顶尖的 来说 题目会让他们在高考作文上失色不少 对于知识面 阅读能力 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都有很有考验。

第三 要写好这篇作文 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 给定的吴兴杂诗 大概意思是 四条河水(绕着吴兴)流啊流,河水散化成小溪啊滋润我们万户千 家,(住在附近的人啊)在水深处种菱角,水浅处种稻子,在深浅适宜的溪水里种上那(粉粉嫩嫩的)荷花。

前面两句写景,但并不表示不重要,后两句是亮点,可以理解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延伸为抓住主次矛盾题目: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人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得不说安徽高考作文题出的难了点,对考生也不公平。

按客观规律对待问题、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拒绝绝对化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再进一步延伸可理解为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是高难度了)。
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点写一下多联系实际,可以写出好作文。前面两句诗是条件,整个诗综合起来可以理解为根据客观条件,以客观规律 办事。(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写这种最浅的)
可以这么构思:切合时政,可以写过去的高能耗,高污染转变为现在的高效,低碳;切合社会民生的,可以写当前重视房价/收入分配/拆迁等
任何一个社会热点,把它写成社会热点突出矛盾,然后自由发挥。当然可以写成散文,短小说。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扣着出现某某,重视 某某,解决某某(汗!出这种题真恶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1-30 03:52
前两句写的应该是溪水环绕小城流遍千家万户。后两句是人们对溪水加以合理的规划利用深处种菱浅水出种水稻,而荷花也在中间不深不浅处。这首诗应该是讲对待资源 应该考虑周全,合理的规划利用,让万物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物尽其才 为己所用
  • 2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1-30 03:24
因地制宜
  • 3楼网友:千夜
  • 2021-01-30 02:21
树立正确人生观。
  • 4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30 01:36
这句话是写农村繁华的景象,生态平衡的景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景象!
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应该没有问题!
  • 5楼网友:玩世
  • 2021-01-30 00:59
今天上午9点,高考语文学科正式开考,全省56.2万考生同写作文。相比于去年动感十足的“弯道超越”,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走了复古路线。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是一道古色古香的作文题,请考生以清代文学家阮元的一首七言绝句为素材,体会其中的哲理,并根据引发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材不限。
根据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少高三语文教师表示,文化气息十足的这道考题,可以说是这几年安徽省命题中最好的一道考题。但由于考生需要先阅读这首古诗,再立意作文,因此在理解上难度略有抬高。教师们纷纷揣测,今年这道古韵十足的考题将拉开高考作文的层次。
诗句中暗含“钱学森之问”
高考作文题的这首清代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面。在城外,几条河流把城市合围起来,绕着小城绵延而过。流进小城的溪水,在城内流进了千家万户。在小城人家门前,人们根据水流的深浅,栽种上不同的作物,水深的地方种上黑黝黝的菱角,水浅的地方种上绿油油的水稻,不深不浅的地方人们则种上红艳艳的荷花。
在解释这首古诗描绘的旖旎风光后,省城不少语文教师表示,诗歌背后暗含着两层主要哲理,一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水流的深浅种上不同的作物,二是要因材施教,尤为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这首古诗还暗含了考前着重介绍过的“钱学森之问”。在人才培养上,也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不能一个模子灌输应试教育。
在作答这道高考作文题目时,省城语文教师认为,考生除了提及内涵的哲理外,最好结合自身实例,谈谈自己如何结合个人特点和兴趣,规划未来的职业蓝图等等。“如此一来,摆事实讲道理,将有利作文拿到理想分数。”
名师建议作议论文较易入手
根据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省城教师认为虽然题材不限,但考生写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的形式,甚至可以先叙述一个恰如其分的小故事,再发表一段精彩的议论,只要不离题万里,应该也都能够获得满意的分数。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联系国家当前的经济建设,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转变原先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行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社会。同时,在国家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上,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政策。在针对“钱学森之问”进行作文时,考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眼中的人才培养观。
“总体来说,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古文鉴赏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由于题材不限,古诗本身并不晦涩难懂,估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 ·徐颖奇·
2010年高考作文题:
吴兴杂诗
(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作品注释
(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杂诗:具体内容没有在题目里明确揭示的诗。
(2)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交,交错纵横。 四水:湖州市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主要河流。 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散作千溪:分散为若干条支流。
(3)遍:遍布,布满。
(4)菱: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作品赏析:
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
这首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年),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元,江苏仪征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历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户部左侍郎、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编书撰述不辍。在广东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1826年(道光六年)任云贵总督,随即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谥“文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