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文、急需!!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1:46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2-05 18:05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文、急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2-05 19:05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球星人zqs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若幼小的雏鹰被母亲抛下悬崖的刹那间未拼尽全力挥动翅膀,迎接它的不是飞翔而是死亡;如若蚕在蜕变时没有破茧成蝶的勇气,等待它的不是绽放而是束缚;如若当今社会的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收获得来的不是金灿灿的果实而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所以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于忧患,只有朝着困难与挫折前进,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锐不可当。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但她却写出了不朽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倘若当初她自暴自弃,妄自菲薄,那么等待她的也就只有堕落与失望。
生于忧患,自强者昌。欧阳修曾说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之父死在越军的箭下,吴王苦练了两年的兵,终于亲自率兵打败了越军。勾践为报国耻,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养足精力,起兵灭吴,成为一代霸主。勾践得以复国,是他忧患于自尊与国耻的结果。
具有忧患意识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安适富饶的温室环境中,不沉迷于享受,努力拼搏是成功的垫基石。切不可学习“乐不思蜀”的阿斗,沉迷于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迷失了基本的重要原则与意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2-05 20:38
j
  • 2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2-05 20:28
生与死是一对相反数,都是好走极端,并没有严格界限,生应怎样生,才成为真正的生,死要如何死,才成其为真正的死,成了极限、边缘。 人生在世,生于忧患,还是生于安乐,都是无从选择的,这是有非条件反射的内涵,先天性,而死于什么这是有条件的精髓,后天性,与个人主观意志有联系。 我们不幸降临于忧患之中,空四壁,一贫如洗,但在你第一声啼泣划破空旷的屋脊时,你的生父母,如获至宝,从经济赤贫,精神空虚的最底层,登上了人生神圣的宝座,精神的宝库大发慈悲,就在这些忧患当中,说人们的共性,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各自悟性不同,使各自与各自隔离,如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他们不幸生在社会大家庭忧患重重时期,而立志为改变和超越忧患于出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使整个忧患被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间。 而当时的不法分子和投机取巧者,同样生活在忧患之中,但他们以为这才是他们的一方沃土,可以大捞一把,至少有大资本家、土豪劣绅的称号,成为历史中的庸人或是罪人,不是所有都能生乐忧患。 如若侥幸来到安乐之中,一切都如人愿,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错了,也可以说未成人不受法律制裁,即使一味的一意孤行,总有一天会在狱中望月流下悔恨的泪,悲叹岁月短暂和天下的不公,但你更幸运悟性更高,你会悬崖勒马,以飞黄腾达来到刷新,不是所有都死于安乐,就因如此,才有亿万富翁李嘉诚艰苦创业的惊人事迹。 忧患,有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安乐,有了贪污、行贿、受贿、铺张浪费的潇洒举动,忧患,也有糖衣炮弹的侵蚀,安乐,也有清正廉洁的告示。 忧患与安乐是联体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才有明显的标准,才能使生和死成为极端,悟性不够,忧患也会促进死亡,安乐更易促进死亡,但也能重生,忧患中也不一定能生,安乐中也不一定都有死。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需苦才知甜,苦与甜是既相对,也共生的两项。老天若要把大任降于平凡之人,必定会让此人受苦,苦后方有甜,人往往都是只想获得甜,不想经历苦,然而,他们往往都错解了甜的真正意义。甜也就是成功,通常,成功的喜悦不在于达到理想的高度,而是享受了成功门前获取钥匙的过程。如果老天真的要把大任给平凡之人,定会让其享受甜的过程,而不是甜的结果,过程大于结果,结果不等于过程。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舜的耕田换来了成功,管夷吾的监狱过程也换来了成功。通常,人们都不会想要成功前的苦难,但是每当你成功了,你会珍惜那些苦难的回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始于苦难。”每当你成功之时,你会想:那时我就要退缩了,我又挺过来了来了…… 这两篇不错,希望LZ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