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立春时候为什么要吃大萝卜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19:33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2-14 01:56
北方习俗吧?立春那天要吃大萝卜。能不能让我知道为什么。。起源什么事??什么时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2-14 02:09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陆游有诗句:“春日春盘节日新”。

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一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又称春盘)。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

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2-14 03:24
是啊 我们家这边叫 啃春
  • 2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2-14 02:52
“立春有咬春的习俗,就是吃萝卜。”裴教授介绍,萝卜古代时称芦菔,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除了萝卜外,还可以吃韭菜,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所含热量少,如果加些虾皮和鸡蛋,能温中养血,温暖腰膝。

  牛肉营养健康,能迅速提升体力,豌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因此,此时可以用豌豆炒牛肉。木耳有清热排毒的功效,特别适合在冬春交接之际食用,如果加入瘦肉和鸡蛋,可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蛋白质。

  应注意头肩部保暖防风

  “立春过后,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裴教授介绍,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即便立春过后,气温有所回升,人们也不宜顿去棉服,更不可骤减,宜下厚上薄。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需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另外,风为令主气,在气候变化上,春季以风的变化较为突出。风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尤其是头顶、耳后、肩背、肘臂等处疼痛,均与春令风邪的偏胜侵袭有关。因此,立春过后,市民应该注意头、肩、背等身体部位的保暖及防风,防止疼痛的发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