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数学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0:40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4-06 21:40
如何利用数学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4-06 22:05
人的创新意识和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复杂个性品质,是人对客体的一种自觉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广大教师在新时期教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自己包办代替、一人说了算的填鸭式教学。
如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1.对答案不予理睬,或另请他人回答。2.教师努力引导,纠正这一学生的错误。3.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寻找到最完美的答案。以上几种处理方法,第三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放手让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不但会使学生觉得自己备受重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创造意识的形成由设想变为可能。
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中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期望学生的想法能和自己设计的一样,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正在不知不觉地扼杀着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教学中,当一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即使是错的,教师也以支持和鼓励,并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这也是创造意识培养的起点。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证法,可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极大的激发。例如,教学“一个数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捷算法时,除了书中介绍的“凑数”的方法外,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启发学生用“拆数”的方法,把135拆成35+100,然后再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其潜能
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擅长用综合法来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则喜欢用分析的方法,也有的学生把综合与分析齐头并进;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的方法解题,有的学生偏爱列方程解题。总之,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明显的差异。如做这样一应用题甲加工一只零件用5分钟,乙加工一只同样的零件只需4分钟,俩人同时加工一段时间,一共加工了720只零件,求甲加工了多少只?
生一:用算术法解答:720/(4+5)
生二:用比例法解答:设甲加工了X只:X/(720-X)=4/5
生三:用方程方法解答:设甲加工了X只:5X=4(720-X)
以上三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法的认识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不要强求一律。应使学生能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发挥其潜能。
四、增强主体意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就要真正地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创造多一点的思考情境,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再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和空间。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人格,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五、渗透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自己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现今的中学生能适应21世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具体的是要求孩子们学些适合自己的技能,能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使学生从小受到思想的熏陶与启迪,学会自己走路,以便为将来解决工作、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这样老师是有意识的渗透假设、转换、统计、集合、函数等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归纳思想”的渗透。在研究一般性时,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统称归纳思想。没有特殊思考的归纳猜想,就没有数学的发现、发展。中学教学的许多知识,如运用定律,性质、公式等,都可以让学生重新发现。
六、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智力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长知识,重要是增强认识世界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首先,突出基本概念、法则和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数学由数与形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组成的。在教学中,只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操作活动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就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其次,把握知识结构初建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知识结构初建阶段的教学过程是构建新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认知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应教给学生解决新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为形成新的认知打好基础。这样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后继续的生长特点,总结解答方法。
七、重视养成教育,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可塑性很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养分。
具体地说就是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讲求效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出社会所人才。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我们教师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影响教育现在的孩子。个人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协作,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类的活动更加需要与别人合作,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人合作精神如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平等待人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爱护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通过“讲思路”、“口算抢答”、“夺红旗”等富有激励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互相激励、敢于竞争、不甘落后、共同进步、永不满足、力攀高峰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唤起既讲竞争又善于合作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学会走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世纪新人。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弘扬创造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接班人。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自己包办代替、一人说了算的填鸭式教学。
如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1.对答案不予理睬,或另请他人回答。2.教师努力引导,纠正这一学生的错误。3.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寻找到最完美的答案。以上几种处理方法,第三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放手让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不但会使学生觉得自己备受重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创造意识的形成由设想变为可能。
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中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期望学生的想法能和自己设计的一样,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正在不知不觉地扼杀着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教学中,当一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即使是错的,教师也以支持和鼓励,并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这也是创造意识培养的起点。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证法,可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极大的激发。例如,教学“一个数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捷算法时,除了书中介绍的“凑数”的方法外,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启发学生用“拆数”的方法,把135拆成35+100,然后再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其潜能
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擅长用综合法来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则喜欢用分析的方法,也有的学生把综合与分析齐头并进;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的方法解题,有的学生偏爱列方程解题。总之,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明显的差异。如做这样一应用题甲加工一只零件用5分钟,乙加工一只同样的零件只需4分钟,俩人同时加工一段时间,一共加工了720只零件,求甲加工了多少只?
生一:用算术法解答:720/(4+5)
生二:用比例法解答:设甲加工了X只:X/(720-X)=4/5
生三:用方程方法解答:设甲加工了X只:5X=4(720-X)
以上三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法的认识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不要强求一律。应使学生能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发挥其潜能。
四、增强主体意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就要真正地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创造多一点的思考情境,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再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和空间。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人格,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五、渗透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自己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现今的中学生能适应21世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具体的是要求孩子们学些适合自己的技能,能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使学生从小受到思想的熏陶与启迪,学会自己走路,以便为将来解决工作、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这样老师是有意识的渗透假设、转换、统计、集合、函数等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归纳思想”的渗透。在研究一般性时,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统称归纳思想。没有特殊思考的归纳猜想,就没有数学的发现、发展。中学教学的许多知识,如运用定律,性质、公式等,都可以让学生重新发现。
六、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智力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长知识,重要是增强认识世界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首先,突出基本概念、法则和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数学由数与形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组成的。在教学中,只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操作活动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就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其次,把握知识结构初建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知识结构初建阶段的教学过程是构建新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认知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应教给学生解决新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为形成新的认知打好基础。这样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后继续的生长特点,总结解答方法。
七、重视养成教育,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可塑性很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养分。
具体地说就是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讲求效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出社会所人才。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我们教师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影响教育现在的孩子。个人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协作,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类的活动更加需要与别人合作,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人合作精神如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平等待人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爱护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通过“讲思路”、“口算抢答”、“夺红旗”等富有激励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互相激励、敢于竞争、不甘落后、共同进步、永不满足、力攀高峰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唤起既讲竞争又善于合作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学会走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世纪新人。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弘扬创造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接班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