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为什么要重视底部溶氧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4:01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3-10 01:31
水产养殖为什么要重视底部溶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10 02:12
底层溶氧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底层溶氧的作用
1.养殖水底生态需要足够的溶氧
水体底层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占养殖水体总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长条件下,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占12%。
2.水底溶氧高促进物质快循环
水体底层含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氧条件下,能加速它们的氧化分解,促进水体有机物质循环。同时,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66137溶氧还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催化剂。在养殖中后期,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等,理论上讲,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体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为什么有时候效果不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制剂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会造成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是推动和加速物质循环的前提。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质无害化
底质的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条件,良好的底质条件是水质稳定的基础,所以稳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底层溶氧。
底层丰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质无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氢消除、酸碱度稳定、化学耗氧量下降。有资料显示,将1000g氨氧化成硝酸盐需要消耗4570g氧,在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硝化反应受阻,而低溶氧常常处于水体中下层,同时,溶氧下降导致CO2量上升,结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御不良气候的影响
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突袭,需要无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灾害袭击,也不会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剧变化而形成强烈的鱼虾应激反应,那是因为水底经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5.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鱼类**惯水底摄食,有资料显示:当溶氧为1.6mg/L时,罗非鱼摄食减少,饲料系数比溶氧为2.24mg/L时高一倍。如果水底溶氧极低,鱼类不摄食,沉底饲料不被利用,饲料系数升高。溶氧影响消化率,溶氧高消化率高,相应饲料系数降低。
二、水底溶氧状况
水体溶氧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空气融入水体,包括换水增氧、人工机械增氧和风力自然增氧等,约占溶氧总来源的10%;其二,光合作用产氧,约占溶氧总来源的90%。
有资料显示,浮游生物分布在水体表层,水面下1.2m以上,超出这个范围,光合作用极弱,几乎没有溶氧产生。水体溶氧的补偿深度=透明度x 1.5,水体表层40cm内溶氧为过饱和状态,100cm以下,溶氧低于2.0mg/L。
养殖水体表层溶氧较高,底层溶氧极低,而底层溶氧消耗量及需求量却很大,这是养殖水体的突出矛盾。因而,努力研究和探讨养殖水体底层增氧技术,对于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底层溶氧的作用
1.养殖水底生态需要足够的溶氧
水体底层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占养殖水体总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长条件下,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占12%。
2.水底溶氧高促进物质快循环
水体底层含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氧条件下,能加速它们的氧化分解,促进水体有机物质循环。同时,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66137溶氧还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催化剂。在养殖中后期,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等,理论上讲,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体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为什么有时候效果不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制剂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会造成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是推动和加速物质循环的前提。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质无害化
底质的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条件,良好的底质条件是水质稳定的基础,所以稳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底层溶氧。
底层丰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质无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氢消除、酸碱度稳定、化学耗氧量下降。有资料显示,将1000g氨氧化成硝酸盐需要消耗4570g氧,在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硝化反应受阻,而低溶氧常常处于水体中下层,同时,溶氧下降导致CO2量上升,结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御不良气候的影响
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突袭,需要无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灾害袭击,也不会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剧变化而形成强烈的鱼虾应激反应,那是因为水底经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5.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鱼类**惯水底摄食,有资料显示:当溶氧为1.6mg/L时,罗非鱼摄食减少,饲料系数比溶氧为2.24mg/L时高一倍。如果水底溶氧极低,鱼类不摄食,沉底饲料不被利用,饲料系数升高。溶氧影响消化率,溶氧高消化率高,相应饲料系数降低。
二、水底溶氧状况
水体溶氧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空气融入水体,包括换水增氧、人工机械增氧和风力自然增氧等,约占溶氧总来源的10%;其二,光合作用产氧,约占溶氧总来源的90%。
有资料显示,浮游生物分布在水体表层,水面下1.2m以上,超出这个范围,光合作用极弱,几乎没有溶氧产生。水体溶氧的补偿深度=透明度x 1.5,水体表层40cm内溶氧为过饱和状态,100cm以下,溶氧低于2.0mg/L。
养殖水体表层溶氧较高,底层溶氧极低,而底层溶氧消耗量及需求量却很大,这是养殖水体的突出矛盾。因而,努力研究和探讨养殖水体底层增氧技术,对于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