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汉江全长多少公里?河面最宽和最窄出分别是多少米?谢谢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0 09:35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5-09 15:45

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航道最窄处80米,最宽处1060米,汉江段宽60米,河口宽约200米。江岸港区港池,长2000米,宽200米,有进出河槽,枯水期挖泥量2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保持通航水深3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5-09 16:34

汉江有南、北、中三源,即漾水、南河(即玉带河)、沮水。过去一般以中源为正源,即发源于中国陕西宁强番冢山的漾水。漾水的流量比玉带河与沮水小得多,但河谷远比二者宽广。在烈金坝附近,漾水平常水面宽不过10米,但河谷宽达2000~3000米,两岸谷坡平缓,河床坡度也很平坦,不像一般河流上游开端的深邃峡谷情况。


汉江由烈金坝东流至大安驿,成1000米宽的小型盆地,当地洪枯水位相差不过1-2米,唯河道散乱,水无定槽,两岸田地都遭冲毁变成荒滩。其后流入峡谷,至新铺湾则又展为一盆地,情况与大安驿相仿佛。再东行至炭厂市,南源南河来会,至沮水铺,源出陕西留坝秦岭山脉、海拔2610米的紫柏山西南麓的北源沮水来会。南北两源的流域面积长度和水量均较中源为大,但河谷都是非常仄隘的峡谷。三源会合后,汉江已具有大河规模,再经约10000米之峡谷,至武侯镇上游高家泉出峡,进入平坦开阔的汉中盆地。


自西向东从汉中盆地穿过的汉江,河谷开阔,两岸为冲积平原。沔县附近两岸距山约3000~4000米,河面宽度低水位时约60~70米,洪水则达400~700米,至南郑附近,南岸平地距山仅1000~2000米,北岸则达10千米以上。河面宽广,低水位时河宽约300米,水深3~5米 。洪水河面则宽达1000~2000米,河中沙洲栉比,河岸皆冲积沙土,易受流水冲刷,河泓变幻无常,如洋县城南土地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大水以前在江南,现已在江北,距河岸约500米。本段汉江河谷两岸阶地颇为发育,10米以下为第一级阶地--河漫滩阶地,地面平坦;10~15米之间为第二级阶地,平坦的程度不及河漫滩阶地,但较少分割;第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40米,地面分割比较破碎;第四级阶地高出河床70~80米,分布零星;第五级 阶地高出河床200米,完全为丘陵地貌。


汉水出汉中盆地,便进入一段600余千米的峡谷河段。汉江急剧下切,两岸山峦叠嶂,河床狭窄,最窄处仅50米,最宽处亦不过200米,江流被约束在陡峻的河谷中,水流湍急,有 一泻千里之势,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干流上的丹江口、安康、石泉及支流堵河上的黄龙滩水利枢纽,都座落在这群山狭谷之中。


汉水过均县后,东南流经老河口市、谷城、襄樊、宜城、钟祥,而进入下游平原地区,过潜江、天门、仙桃、汉川、蔡甸等县市,在武汉市龙王庙注入长江。

汉江[中国陕西]-水文信息

汉江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千米,集水面积9.52平方千米。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谷常与岩层走向斜交,平均比降为0.6‰,交替出现峡谷和盆地,河道蜿蜒曲折,束放相间,滩多水急,重要滩险有100余处。盆地段河宽一般为200~300 米,峡谷段一般谷深300~400米,河宽仅数十米,其中洋县至石泉间,峡谷最为集中。根据自然形势,这一段可分为两小段:洋县至渭门为深切峡谷段。本段为汉江干流上最大峡谷,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洋县小峡口至环珠庙,长约23千米,称为小峡。汉江进入小峡后,河身骤束至200米,两岸山岭高出河床100~200米。环珠庙至渭门间约3 0千米,称为黄金峡,又称大峡,是汉江最著名的峡谷。大峡成一大轭形,水程30千米,陆 程仅9千米。汉江进入大峡后,两岸山岭高出河床300~400米,谷坡倾角达50~60度,河身最窄处仅50米,最高与最低水位相差达24~25米,河中滩险甚多,著名者30余处,其中龟滩、笼滩、金溜子等为最险。


渭门至石泉。渭门以下至茶镇河谷较阔,大致一岸较陡,一岸较平缓,不若黄金峡双峰夹峙毫无回旋余地。本段河宽约200米,谷宽达500米,七星坝附近有红色岩系所成之小盆地,比石泉盆地略小。茶镇以下至石泉又为荒凉的峡谷区,河宽约150米,两岸山峰高出河面约300米,谷坡50~60度,在石灰岩区域尤其峻峭,并有很多溶洞,高出河床30~40米。


本河段河床多卵石和砂碛。支流短小,且多属山溪性河流。


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千米,平均比降0.19‰,集水面积4.68万平方千米,河流流向从东西方向转变为西北至东南。穿行于低山、丘陵、岗地间,流速减缓,河谷略见开阔,枯水期河宽一般增至300~400米,洪水位河宽2000~3000米,最宽处达5000~6000米,最大洪水时期最宽地区扩展至8000~10000米,洪水泛滥于全部平原地区,直达两边岗地边缘,唐白河下游平原亦完全被淹没。河床宽广不稳定,冲淤多变,沙滩罗列。汉江进入平原后,流速骤缓,河中停积泥沙甚多,常常此冲彼淤,变化很大,洪水时期河床冲刷甚烈。例如襄阳测站1952年4月29日~11月10日16次测量洪水时期断面的变化。开始时河底高程为61.9 米,中间一再冲淤,最低时曾达51.8米,但洪水退后又回淤至61.3米,恢复纵剖面的平滑状态。本段共有大小沙洲143处,沙滩38处,平均每1.7千米即有沙洲或沙滩一处,这些沙洲与沙滩经常在变化,例如三官殿附近饶家营以上至王家垸一带,1944年有沙洲6处,至1953年已冲走2处,但在该地又有新沙洲出现。本段襄阳以上河床质为大石、粗、细砂组成,襄阳以下为沙质河床。河谷沿河两岸除局部地点(如襄阳老龙堤)之外,几乎全部无堤,因此,常受洪水灾害,沿河自然堤逐渐加高,而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岗边为最低,造 成河谷地貌的倒置,当地居民亦都了解此点,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
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千米,平均比降0.09‰,集水面积1.7万平方千米。穿行于江汉 平原间,水流缓慢,河床淤浅,河曲至为发育,有“曲莫如汉”之说。各段河道的中心里程比直线距离长得多,汉江从钟祥到汉口,河身长388千米,直线距离仅210千米,相差达142 千米;又如东荆河,从泽口到沌口,河身长210千米,直线距离仅136千米。两岸自中国明代起,筑有堤防,河道沿途收束,河槽上宽下窄,成漏斗状。汉江在钟祥一带寻常洪水期宽达3000 ~4000米,自泽口至张截港,河槽宽约1000米,张截港以下至麻洋潭减至500米,黄新场与仙桃之间已缩至350米,仙桃以下更窄,至武汉市附近最窄处仅100米。汛期时,上游来水由下游干流和右岸东荆河分流入长江。东荆河上游陶朱埠附近河床泄水断面为2300平方米,而下游北口附近仅仅1700平方米。这种上游宽下游窄的畸形状态,使河道允许泄量愈往下游愈小,如钟祥碾盘山汉江允许泄量为27000~30000立方米/秒,而仙桃杜家台以下允许泄量仅为5250立方米/秒,而上游来量很大,形成了洪水来量与泄量极不平衡的局面,这便是汉江 与其他河流不同而具有的最大特点。一旦发生水灾,洪水汹涌澎湃,以致冲破堤垸,实为造成汉江下游严重水灾的基本原因之一。



本段沿江两岸海拔35米以下为广大平原与众多湖泊,平原成带状,与河道平行。35~50米 为河阶地、岗地与丘陵。汉江、东荆河、长江等大河沿岸的地势一般比较高,各河之间往往 形成洼地,为积水所汇聚的洼地湖泊带。例如汉江左岸,干流与北方岗地之间为天门河刁汊湖洼地带,汉江右岸与东荆河之间为通 顺河排湖洼地带,东荆河与长江之间则为内荆河(中襄河)洪湖洼地带,这些洼地带大致均 为东偏南方向。在平原与阶地毗连的地方地势亦很低,常有湖泊散布期间,成为岗地边洼地湖泊带,如钟祥笪家湖,天门白湖,孝感童家湖、野猪湖等。


汉江下游河道淤塞的情况普遍而严重。汉江干流两岸在历史上原有甚多穴口和支流,后来因为日渐淤塞与堵筑,以致各支河大多淤废。明朝为了维护献王陵寝,将左岸穴口全部堵塞 ,因此右岸水灾日益严重。明隆庆间,大学士张居正为保护其祖坟,在右岸修筑沙洋大堤,并堵塞长江的茅江口(现洪湖县),于是右岸穴口亦大多堵塞,把汉江河身约束于狭隘的干 堤内,最大洪水流量超过安全泄量的4~5倍,再加上长江洪水顶托,汉水常因泄洪不畅酿成水患。1949年后,除全线修筑堤防外,在上游干支流上先后建有安康、丹江口和黄龙滩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修建汉北大型排涝工程和杜家台分洪工程等,减少了洪涝灾害,并兼有灌溉、航运、发电、养殖之力。


汉江全长1577千米,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在长江各大支流中,仅次于嘉陵江,多年平均径流量563亿立方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820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964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66万千瓦,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


汉江由于中上游来自山区,水流急骤,冲刷较强,沙量较多,碾盘山站年平均含沙量2.39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1.3亿吨,最大年输沙量2.63亿吨(1964),最小年输沙量0.223亿 吨(1996),侵蚀模数达929吨/平方千米,在长江各大流域中仅略低于嘉陵江,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中游主要泥沙来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