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如何理解 38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05:45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3-04 06:02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如何理解 3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04 06:22
这是斯宾诺莎的一句哲言
列宁也曾在《哲学笔记》中多次引述这一观点
全句是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 规定的东西总是受限定的

缺乏思想的人总以为特定的事物只是肯定的
并且坚持特定的事物只属于存在的形式之下
但是有了单纯的“存在” 事情并不是就完结了
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
否定的东西的自身联系是一种否定的联系
也是“一”自己与自己本身相区
别,“一”的排斥 或许多一的建立
按自为存在的直接性看来
这些多是存在着的东西
这样 这些存在着的“一”的排斥 就成为它们彼此的相互排斥
它们这种排斥是当前的或两方相互的排除

“惟‘有’在,‘无’不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3-04 06:52
缺乏思想的人总以为特定的事物只是肯定的,并且坚持特定的事物只属于存在的形式之下。但是有了单纯的 “存在”,事情并不是就完结了,因为单纯的存在乃是纯全的空虚,同时又是不安定的。但是如果把作为特定存在的定在与抽象的存在混淆起来,虽也有正确之处,那就是因为在定在中所包含的否定成分,最初好象只是隐伏着的。只有后来在自为存在的阶段,才开始自由地出现,达到它应有的地位。——假如我们进而将“定在”当作存在着的规定性,那末我们就可以得到人们所了解的实在。譬如,我们常说到一个计划或一个目标的实在,意思是指这个计划或目标不只是内在的主观的观念,而且是实现于某时某地的定在。在同样意义之下,我们也可以说,肉体是灵魂的实在,法权是自由的实在,或普遍地说,世界是神圣理念的实在。此外我们还用实在一词来表示另外一种意思,即用来指谓一物遵循它的本性或概念而活动。譬 如,当我们说:“这是一真正的〔或实在的〕事业”,或“这是一真正的〔或实在的〕人”。这里“真正”〔或实在〕并不指直接的外表存在,而是指一个存在符合其概念。照这样来理解,则实在性便不致再与理想性不同了。这里所说的理想性立刻就会以“自为存在”的形式为我们所熟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