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送友人"中没有用对偶的两句是什么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01:28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3-21 21:18
李白的"送友人"中没有用对偶的两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1 22:46
李白《送友人》没有用对偶的两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原诗】: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人送友人来到了城外,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颔联中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浮云与游子都是漂泊,落日与故人都将要离开。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原诗】: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人送友人来到了城外,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颔联中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浮云与游子都是漂泊,落日与故人都将要离开。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3-22 00:46
这首诗中没有用对偶句的两句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这首诗用了对偶但不含比喻的两句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2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21 23:32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②绕东城。
此地一③为别,孤蓬④万里征⑤。
- 3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21 23:09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颔联写送别之事。其
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
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
依依惜别的心情。所以没有对偶的一句应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