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09:15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11-11 06:17
六尺巷的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11-11 07:25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11-11 10:18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 2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1-11 08:56
在安徽桐城有个景点叫六尺巷,这条巷子由来是这样的,说来是清朝时候,当朝宰相张英的老家的要修一所房子,结果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寸土不让,张家人修书给张英,让他动用权力摆平此事。张英修书一封,只有四句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后惭愧不已,于是后退三尺,打地基。邻居见了也是很羞愧,同样后退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就有了这条巷子,称为六尺巷。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后惭愧不已,于是后退三尺,打地基。邻居见了也是很羞愧,同样后退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就有了这条巷子,称为六尺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