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纪伯伦 沙与沫 第一节 赏析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3:00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3-19 15:05
就是从“在这沙滩上…”到“会存在到永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3-19 16:16
在这沙滩上,我徜徉到永远
  徜徉在沙与沫之间
  涨潮时,海水会抹去我的脚印
  风会把水沫吹得很远很远
  然而海和沙滩会存在到永远

  仅在昨天,我还自以为是碎片,不住颤抖,杂乱无章,运行在生命的苍穹间.现在我已知道,我就是苍穹,生命是在我心中运动着的、排列有序的碎片.
  ...

  沉浸在纪伯伦的文字间,几乎要迷失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孤寂,飘渺,又似乎极端可怕的冷静.人的一生,究竟要这样度过多少这样空灵的夜晚和炽热的白天.白天脆弱,夜里敏感.记得当初这样深深吸引我的东西来自DJ杨晨,他的声音他的世界,让人敏感脆弱,似乎触碰到了那颗伪装坚强的心.
  偶然又遇见了斌斌,到现在的苏比.
  听苏比伴着遥远的戏曲喃喃自语,心情就在片刻间,沉入深不可测的大海.
  纪伯伦说:
  我的父亲和母亲希望有个孩子,于是生下我.
  我的心向往有个母亲和父亲,于是便有了夜和大海.

  都固执的热爱远方,热爱行走,热爱夜晚,热爱大海.
  都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固执
  音乐低下去,听见苏比的低沉但是有力的声音
  "我这挚爱一生,至死不悔的固执啊.我表演的,够淋漓尽致了..."
  随之响起雨生高亮清透的嗓音
  你跟得上我吧
  你还习惯我吧
  多少红尘情愫 却越来越荒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19 17:08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年-1931年),生于黎巴嫩布雪里一个宗教气息浓厚的家庭中。童年时期,母亲教他阿拉伯文和法文,又请家庭教师教他英语。 1888年,纪伯伦随母亲移居美国波士顿,在那里奠下了扎实的英文基础。1897年纪伯伦返回黎巴嫩继续学习阿拉伯文和法文,选修了医学、国际法及宗教史和音乐等课程。暑期纪伯伦随父亲旅游中东各地,心灵豁然开朗。 15岁时,他以阿拉伯文写下《先知》的初稿,16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诗,并开始热衷于绘画。大学毕业之后游历了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随后,纪伯伦进行了大量创作,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1923年,英文散文诗集《先知》出版,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 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 既有诗歌的精练性和音乐的节奏之美,又具有散文富于灵活和多样的表现力;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也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与其他的作品一样,纪伯伦的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