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我们学校组织个抵制圣诞节的活动,大家可以给些意见吗?帮我想想口号。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4-29 12:4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4-29 13:14
12月20日下午,新民网分别与北大、人大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活动的发起人取得联系,活动发起人王达山对新民网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西洋文化已是“狂风骤雨”
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北大博士周锋利等的名字被署在了文末,文章结尾的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2006年12月18日)。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文章还写到,西方“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也是圣诞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商家应“反思”圣诞营销
文章在陈述理由之后,还提出五点建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教育和引导、民间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等。
博士们对商家的“圣诞节营销”提出了批评,表示这些商家“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建议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可以考虑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博士们最后发出希望“国人能幡然醒悟”,号召“中国人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
联署发起人为人大哲学博士
12月20日下午,经新民网多方查证,终于联系到该署名活动的发起人、民间学者王达山。据王达山自述,他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常撰写论文发表在国学网站上。新民网随后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确认了王达山的毕业生身份。
据王达山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这篇倡议书是他起草的:“我为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我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十位名校的博士,一起发起了这个署名活动”。他认为“传统文化正在处于一个复苏和上升期,但仍然处于被西方文化压迫的状态”。他希望借助这个博士联合署名抵制圣诞节活动,与时下的“国学热”配合,积极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升势头。
王达山反复强调“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的观点,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而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
12月20日深夜,王达山又向新民网发来一篇《既要攻乎异端,更要立乎其大》的活动说明,认为圣诞节等西方价值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来说是“异端”,应该予以“拒斥”。
北大博士:我从不过圣诞节
根据文章署名,新民网分别向各大学确认了各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周锋利对新民网表示,“不仅我从来不过圣诞节,我的女朋友也不会过圣诞节,我还向周边的朋友们呼吁不要过圣诞节。”
除了署名文章提到的观点之外,周锋利还表达了对全民学英语热潮的质疑,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力度和广度地普及英语,那些有研究需要或者交流需要的群体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他大力提倡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主张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周博士认为“中国当代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太严重,圣诞节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并不是强制大家不要过圣诞节,但是圣诞节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中国文化近百年的弱势地位,使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太深!”周锋利说,“中国太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并不了解,不懂圣诞节是什么意思,却一味盲从,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学得很快,我们有义务让普通老百姓了解。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29 16:09
- 2楼网友:woshuo
- 2021-04-29 14:42
为什么抵制圣诞节,五十年以后让外国人都过春节,那才是目标。
好好学习,每个人都管好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创造自己的未来,只
有每个中国人精神和物质都富足了才是正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