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相公”中的“拗”应该是哪个读音?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20:22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2-26 12:44
如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2-26 13:17
● 拗
niù
◎ 固执,不驯顺:执~。~不过他。
niù
◎ 固执,不驯顺:执~。~不过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2-26 14:45
拗(ao 四声)相公
理由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为“拗”注有niù这样一个音,只《辞源》没有。
拗”在古代字书、韵书中有诸多反切,但没有任何一个反切能够切出niù这个音来,所以几部词典都没有为niù音提供古代反切强有力的依据。
从语言文字发展变化规律来看,拗,形声字,从手幼声。有三个主要义项:第一,折,折断。《玉篇》:“拗,拗折也。”《尉缭子》:“~矢折矛枪戟。”清瞿灏《通俗编》:“《辍耕录》:‘南方或谓折花曰拗花。’”古乐府:“拗折杨柳枝。”第二,违,不顺从。《古今韵会举要》:“拗,心戾也。《玉篇》:拗戾固相违也。”唐孟郊《峡哀十首》之八:“腥语信者谁?拗歌欢非真。”第三,固执,倔强。上文已举出很多例证。这三个义项之间联系紧密,可以看出明显的引申关系。语音是与词形、词义紧密相关的。没有任何一条语音变化规律能说明为什么第三个义项的“拗”会发展出与第一、第二义项完全不同的niù音来。
实际无论是从词义引申规律讲,还是从语音发展变化规律讲,niù的本字本来就应该写作“扭”,“扭”字的一个义项是用手拧、扭转,由此引申出“不顺从,倔强”等意思来是很自然的事。 “拗”“扭”二字,自古读音不同,本义也有差异,但却引申出非常相近的义项:不顺从,倔强。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但容易导致语言使用的混杂。
“拗”音niù,最早见于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59年7月所颁发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在现实语言中,人们确实有以niù这样一个音来表示固执、不随和、不驯服这样一个词义的,这个字本应写作“扭”,可是很可能有人把它写作“拗”。为了从众从俗,承认这个误读音,似乎也符合审音的原则精神。
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当时可能疏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语音是与词形、词义紧密相关的,不同的词,其引申义相同相近是经常发生的。一些人可能会写错字、读错字,纵使是大作家也不例外。所以审音必须要考虑词形、词义。《辞海》就可能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在审音表与语言本身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于是只好说“拗”通“扭”,把“拗”、“扭”的词义引申造成的词义相近说成为相通。真正科学的做法是像《辞源》那样,将“拗”、“扭”读音区别开来,还“拗”读音的本来面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