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词论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20:56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01-03 0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词论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唐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选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歌擅天下       擅:独揽,占有B.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冠:帽子C.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备:完备、齐备D.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歌:歌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转喉发声,歌一曲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自后郑、卫之声日炽吾欲之南海,何如C.语虽甚奇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D.乃知词别是一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B.李清照的《词论》,以阐述唐世乐歌的繁荣及乐歌和词曲的密切关系,作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说”的根据。C.李清照认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D.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应区分诗词的领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1-03 01:55
答案:1.B;2.A;3.D;解析:(1)冠:超出众人,居第一位。(2)都是动词,意思为“待到,等到”;B.助词,意思为“的”/动词,意思为“到、往”;C.连词,意思为“虽然”/连词,意思为“即使”;D.副词,意思为“于是”/副词,意思为“竟、竟然”。(3)从文中看不出这一点。(4)  答案:  (1)有一次,当时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摆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故意穿一身旧衣服,戴一顶旧帽子,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与自己一同参加宴席。  (2)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像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参考译文: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当时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摆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故意穿一身旧衣服,戴一顶旧帽子,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与自己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此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起气来。等到李八宝调整嗓子,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靡之处、音节变化也更加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因此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的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优美,但是就是所说的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怎能称为名家!  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像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的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开始知道。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像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像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减少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1-03 03:34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