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质
2. 图像
3. 怎样求距离
4. 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相交的图像(分几种情况)
5. 怎样求面积
【越详细越好,可以加点其他反比例知识】
1. 性质2. 图像
过(1,k)的双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k>0,在每个象限内y随x大而减小
k<0, 在每个象限内y随x小而增大
y=k/x和y=-k/x关于x,y轴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3. 怎样求距离________转化成为点到点(或线)的距离问题
4. 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相交的图像(分几种情况)
若是都过一三象限的:
1)没焦点2)有一个焦点【左右两种相切】3)有两个焦点,【两点都在一支上;两点分别在两支上】若是都过二四象限的:
5. 怎样求面积
转化成为点到点(或线)的距离问题,采用化曲为直的办法或是微分得手断,总之法无定法,一人而已哦、、、
——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y=k/x 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y=k/x=k·1/x
xy=k
y=k·x^-1
y=k\x(k为常数,x不等于0)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 k ≠ 0; ②一般情况下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 0 的一切实数 ; ③函数 y 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
曲线越来越接近X和Y轴但不会相交(K不等于0)。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性质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2.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函数在x<0上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y=x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6.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7.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点,则b²+4k·m≮(不小于)0.
8.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
[编辑本段]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举例 【例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有一点P(m, n)其坐标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k=0的两根,且P到原点的距离为根号13,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
要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就是要求出k,为此我们就需要列出一个关于k的方程.
解:∵ m, n是关于t的方程t2-3t+k=0的两根
∴ m+n=3,mn=k,
又 PO=根号13,
∴ m2+n2=13,
∴(m+n)2-2mn=13,
∴ 9-2k=13.
∴ k=-2
当 k=-2时,△=9+8>0,
∴ k=-2符合条件,
【例2】直线 与位于第二象限的双曲线 相交于A、A1两点,过其中一点A向x、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B、C,矩形ABOC的面积为6,求:
(1)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2)点A、A1的坐标.
分析:矩形ABOC的边AB和AC分别是A点到x轴和y轴的垂线段,
设A点坐标为(m,n),则AB=|n|, AC=|m|,
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知|m·n|=6.
【例3】如图,在 的图象上有A、C两点,分别向x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B、D,连结OC,OA,设OC与AB交于E,记△AOE的面积为S1,四边形BDCE的面积为S2,试比较S1与S2的大小.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