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芦荟是不是快死了?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7 00:54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7-16 07:41
今早去看看发现有一片叶子发黄了,怎回事,我都少浇水,放在屋里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7-16 08:37
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沙漠干旱地区。叶肉质,表面坚硬具有很强的贮水能力。叶簇生呈莲座状或生于颈顶,叶长批针形成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果实蒴果。种子多数。各个品种之间的形状性质差异很大。
芦荟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1、土壤
芦荟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土壤pH6.5-7.2是芦荟生长的最佳范围。芦荟在小苗阶段,一般在砂土中生长发育较快。进入成株期,须在砂土中增施有机肥。粘土中栽培时,土壤须掺沙或增施有机肥。壤土能满足芦荟根系生长要求,是栽培芦荟的最理想土质。
2、对养分的要求
芦荟生长发育时除CO2从空气中吸收以外,其它营养元素几乎都是来自土壤中的养分。芦荟所需主要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钙、硫、铁、镁、锰、硼、锌等十多种元素,但以氮、磷、钾需要量为最大,要求比例大致为(5-10):20:20,需要持续供应。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时也易影响芦荟生长,应及时补充。在进行追施肥料时,必须施用经过无公害处理的腐熟有机肥料(如鸡粪或农家肥料),严禁喷施化学肥料及含有激素的叶肥,严禁使用农药。
3、光照
芦荟喜光。光照充足时,植株茁壮,叶片肥厚,叶色墨绿;光照不足时,在微阴条件下也能生长,但易引起徒长,使植株细弱,叶片较薄,叶色浅淡。但阳光过强也会导致植株休眠和生长缓慢,特别对刚定植的幼苗,在过强光照下,叶片将转为紫红色,且生长缓慢。在生产上,对新定植的幼苗进行适当遮阳处理,可缩短缓苗期。夏天中午光照最强烈,超出了芦荟的光饱和点范围,生产中可适当遮阳,使光强降至自然光的50%左右。但忌过于阴蔽,否则会引起叶片腐烂。
4、温度
芦荟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植物,其特点是:“喜温畏寒”。最低温度为10℃-12℃,低于10℃则停止生长,0℃-5℃之间时,虽然不会造成冻伤,但会使叶片生长衰弱,从而易感染多种病害,同时根系腐烂,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死亡。当温度低于0℃时,芦荟的细胞内部则发生结冰现象,受害部位萎蔫死亡。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能忍受‐3℃的短时间霜冻。冬季,阴天时要进行补温,及时扫去棚膜上的积雪,注意凌晨低温,以确保芦荟安全越冬。一般情况下,冬季晴天上午9时揭被,下午3时盖被。进入3月份后逐渐放顶风降温。
芦荟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为使芦荟获得较高的养分积累,夜间可适当降温,以加速芦荟生长。一般在生长盛期,夜间温度可掌握在14℃-17℃之间。芦荟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据有关实验表明,芦荟在生长期,热损伤的极端值最高在50℃-55℃左右。
5、水分
芦荟叶片多肉,水分含量高达98.5%,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如将芦荟连根拔起,在通风处晾干,即使不供应水分,芦荟仍然可以利用体内的水分进行微弱的生命活动,并可以维持半年以上,同时若将其重新栽在地里,恢复水分供应,植株又可重新生长。
芦荟在不同的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蒸腾叶面积少,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少,但其根系弱小,在土壤中分布较浅,故对水分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保持土壤湿润,十分有利幼苗生长。成株期,芦荟对水分的要求量相对增加,同时耐旱能力也明显增强。
芦荟忌土壤积水,积水超过10小时,轻则导致烂根、烂叶,重则造成芦荟整株死亡。土壤持水量为50%-60%以宜。
6、生态环境
芦荟的生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不能受污染。
氧气:芦荟在生长发育中呼吸需要氧气。土壤板结、长时间积水,土壤中的氧气不足,会造成芦荟生长受阻,发育不良。解决方法:增施有机肥,进行划锄,改良土壤结构,以满足根系对氧气的需要量。
二氧化碳: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0.03%左右,是芦荟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原料。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增强芦荟的光合作用,促进芦荟生长。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到0.2%-0.4%,可提高芦荟的产量。但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5%时,会抑制芦荟的生长发育。
栽培技术
1、土地准备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定植后一般生长3-5年,一旦定植不可随便移动。因此在栽植前改良工壤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芦荟对地力消耗较大,为确保芦荟优质、高产、稳产,在定植前增施经无公害处理的有机肥是一项关键的措施。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通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田块。种植前园地要求两犁三耙,翻耕深度为15-20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叶菜类复混肥100公斤,整成宽1米、高10-15厘米、长15-20米的畦。移栽前畦面撒施一层松叶土或草炭土,然后适当翻耕整平。移栽后将幼苗四周的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培上干土并及时遮阳。根据地力状况,一次施足底肥。
(2)对土壤进行灭菌消毒。土壤灭菌消毒是为了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幼虫及病菌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一般在定植前15-30天进行,土壤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两种,我们主张采用物理灭菌法,即在夏季高温期翻耕土地,盖上塑料膜进行高温闷棚,或在冬季进行冷冻。
2、定植
可周年定植,日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为好。定植时以覆盖下部叶片基部为宜。定植后覆地膜,能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保水省工,减少苗期管理。株行距一般为40厘米×50厘米,在贫瘠的砂质地种植时,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定植后,应将水浇透,适当遮阳。大约经10-15天可缓苗返青,这时可进行浇水、增强光照。定植50天左右时应用腐熟粪水或复合肥追肥一次。
3、田间管理
4-6月和8-9月是芦荟最好的生长时期。如土壤过干,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这段时期要充分浇水。一般是全干以后再浇,浇则浇透。过了这段时间,要适当控制浇水,使土壤不要过湿,做到不干不浇,浇则少浇,以免烂根。忌中午浇水。浇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厘米处有湿土,就可不浇水。刚栽种时,土要稍干一些,不要浇水,过半个月再浇水。待缓苗期过后,夏天每2-3天浇一次透水,春秋季节6-7天浇一次,冬天不浇水。
肥料要考虑各元素间的功能协调和平衡。每月施一小撮、复合肥和少量的骨粉、草木灰即可。定植后待芦荟全部返青,便可进行光照、浇水,要适时中耕除草、松土。芦荟是多年生植物,今年应重点抓好春夏两季管理。4-5月,生长旺盛,结合浇水进行1-2次追肥。7-8月,要注意通风遮阳和浇水。今年追肥应保证3-4次,每亩每次施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
幼芽影响母体生长,应及时摘除或挖出分株。冬季应防冻,气温低于5℃时应提前覆盖,最好搭小棚双层覆盖,工作要做在冻害来临之前。外界气温低于‐5℃时棚内应加温,中午高温时大棚应放气通风。
4、病虫害防治
只要加强植物检疫、水肥管理,芦荟一般不会得病。如患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白绢病,可用多菌灵800倍液,隔周喷施1次,连喷2-3次即可,同时将病斑多的叶子剪去。要注意防止农药污染芦荟叶片。
5、采收
采收部位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季节以春、夏、秋三季为好。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殖,用于采收叶片的芦荟,必须是3年生以上的成株,长至45厘米左右高。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片,多数叶片要有500克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一般以采底层叶为主,每隔2个月左右采收1次,每株每次采2-4片叶,采完的母株必须留有12片以上的叶片,不可超采。收割口部位必须是靠基部的进鞘部位。采收后最好追一次肥,以氮肥、磷肥为主,钾肥为辅,每年3-4次。
6、越冬管理
芦荟在5℃时停止生长,在0℃时就会死亡。如栽培量较大可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过冬,如栽培量较小,可放在有人居住的居室内过冬,室内气温要保持在5-25℃;或者将芦荟拔出晾7-10天,然后逐株用报纸、旧布或干稻草包裹散放(切忌堆放)于室内即可,至来年温度回升时再栽种;或者把芦荟从母株切下来,吊放在室内,到春天再扦插。茁壮的株茎,经3、4个月放置也不会枯萎,即使叶尖发红见枯,只要茎部健康结实,栽种后照样能成活。芦荟蔸和小苗则可用旧毯子等保温,温度较高时(5℃以上)要注意通风换气。
芦荟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1、土壤
芦荟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土壤pH6.5-7.2是芦荟生长的最佳范围。芦荟在小苗阶段,一般在砂土中生长发育较快。进入成株期,须在砂土中增施有机肥。粘土中栽培时,土壤须掺沙或增施有机肥。壤土能满足芦荟根系生长要求,是栽培芦荟的最理想土质。
2、对养分的要求
芦荟生长发育时除CO2从空气中吸收以外,其它营养元素几乎都是来自土壤中的养分。芦荟所需主要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钙、硫、铁、镁、锰、硼、锌等十多种元素,但以氮、磷、钾需要量为最大,要求比例大致为(5-10):20:20,需要持续供应。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时也易影响芦荟生长,应及时补充。在进行追施肥料时,必须施用经过无公害处理的腐熟有机肥料(如鸡粪或农家肥料),严禁喷施化学肥料及含有激素的叶肥,严禁使用农药。
3、光照
芦荟喜光。光照充足时,植株茁壮,叶片肥厚,叶色墨绿;光照不足时,在微阴条件下也能生长,但易引起徒长,使植株细弱,叶片较薄,叶色浅淡。但阳光过强也会导致植株休眠和生长缓慢,特别对刚定植的幼苗,在过强光照下,叶片将转为紫红色,且生长缓慢。在生产上,对新定植的幼苗进行适当遮阳处理,可缩短缓苗期。夏天中午光照最强烈,超出了芦荟的光饱和点范围,生产中可适当遮阳,使光强降至自然光的50%左右。但忌过于阴蔽,否则会引起叶片腐烂。
4、温度
芦荟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植物,其特点是:“喜温畏寒”。最低温度为10℃-12℃,低于10℃则停止生长,0℃-5℃之间时,虽然不会造成冻伤,但会使叶片生长衰弱,从而易感染多种病害,同时根系腐烂,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死亡。当温度低于0℃时,芦荟的细胞内部则发生结冰现象,受害部位萎蔫死亡。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能忍受‐3℃的短时间霜冻。冬季,阴天时要进行补温,及时扫去棚膜上的积雪,注意凌晨低温,以确保芦荟安全越冬。一般情况下,冬季晴天上午9时揭被,下午3时盖被。进入3月份后逐渐放顶风降温。
芦荟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为使芦荟获得较高的养分积累,夜间可适当降温,以加速芦荟生长。一般在生长盛期,夜间温度可掌握在14℃-17℃之间。芦荟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据有关实验表明,芦荟在生长期,热损伤的极端值最高在50℃-55℃左右。
5、水分
芦荟叶片多肉,水分含量高达98.5%,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如将芦荟连根拔起,在通风处晾干,即使不供应水分,芦荟仍然可以利用体内的水分进行微弱的生命活动,并可以维持半年以上,同时若将其重新栽在地里,恢复水分供应,植株又可重新生长。
芦荟在不同的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蒸腾叶面积少,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少,但其根系弱小,在土壤中分布较浅,故对水分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保持土壤湿润,十分有利幼苗生长。成株期,芦荟对水分的要求量相对增加,同时耐旱能力也明显增强。
芦荟忌土壤积水,积水超过10小时,轻则导致烂根、烂叶,重则造成芦荟整株死亡。土壤持水量为50%-60%以宜。
6、生态环境
芦荟的生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不能受污染。
氧气:芦荟在生长发育中呼吸需要氧气。土壤板结、长时间积水,土壤中的氧气不足,会造成芦荟生长受阻,发育不良。解决方法:增施有机肥,进行划锄,改良土壤结构,以满足根系对氧气的需要量。
二氧化碳: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0.03%左右,是芦荟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原料。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增强芦荟的光合作用,促进芦荟生长。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到0.2%-0.4%,可提高芦荟的产量。但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5%时,会抑制芦荟的生长发育。
栽培技术
1、土地准备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定植后一般生长3-5年,一旦定植不可随便移动。因此在栽植前改良工壤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芦荟对地力消耗较大,为确保芦荟优质、高产、稳产,在定植前增施经无公害处理的有机肥是一项关键的措施。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通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田块。种植前园地要求两犁三耙,翻耕深度为15-20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叶菜类复混肥100公斤,整成宽1米、高10-15厘米、长15-20米的畦。移栽前畦面撒施一层松叶土或草炭土,然后适当翻耕整平。移栽后将幼苗四周的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培上干土并及时遮阳。根据地力状况,一次施足底肥。
(2)对土壤进行灭菌消毒。土壤灭菌消毒是为了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幼虫及病菌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一般在定植前15-30天进行,土壤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两种,我们主张采用物理灭菌法,即在夏季高温期翻耕土地,盖上塑料膜进行高温闷棚,或在冬季进行冷冻。
2、定植
可周年定植,日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为好。定植时以覆盖下部叶片基部为宜。定植后覆地膜,能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保水省工,减少苗期管理。株行距一般为40厘米×50厘米,在贫瘠的砂质地种植时,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定植后,应将水浇透,适当遮阳。大约经10-15天可缓苗返青,这时可进行浇水、增强光照。定植50天左右时应用腐熟粪水或复合肥追肥一次。
3、田间管理
4-6月和8-9月是芦荟最好的生长时期。如土壤过干,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这段时期要充分浇水。一般是全干以后再浇,浇则浇透。过了这段时间,要适当控制浇水,使土壤不要过湿,做到不干不浇,浇则少浇,以免烂根。忌中午浇水。浇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厘米处有湿土,就可不浇水。刚栽种时,土要稍干一些,不要浇水,过半个月再浇水。待缓苗期过后,夏天每2-3天浇一次透水,春秋季节6-7天浇一次,冬天不浇水。
肥料要考虑各元素间的功能协调和平衡。每月施一小撮、复合肥和少量的骨粉、草木灰即可。定植后待芦荟全部返青,便可进行光照、浇水,要适时中耕除草、松土。芦荟是多年生植物,今年应重点抓好春夏两季管理。4-5月,生长旺盛,结合浇水进行1-2次追肥。7-8月,要注意通风遮阳和浇水。今年追肥应保证3-4次,每亩每次施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
幼芽影响母体生长,应及时摘除或挖出分株。冬季应防冻,气温低于5℃时应提前覆盖,最好搭小棚双层覆盖,工作要做在冻害来临之前。外界气温低于‐5℃时棚内应加温,中午高温时大棚应放气通风。
4、病虫害防治
只要加强植物检疫、水肥管理,芦荟一般不会得病。如患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白绢病,可用多菌灵800倍液,隔周喷施1次,连喷2-3次即可,同时将病斑多的叶子剪去。要注意防止农药污染芦荟叶片。
5、采收
采收部位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季节以春、夏、秋三季为好。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殖,用于采收叶片的芦荟,必须是3年生以上的成株,长至45厘米左右高。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片,多数叶片要有500克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一般以采底层叶为主,每隔2个月左右采收1次,每株每次采2-4片叶,采完的母株必须留有12片以上的叶片,不可超采。收割口部位必须是靠基部的进鞘部位。采收后最好追一次肥,以氮肥、磷肥为主,钾肥为辅,每年3-4次。
6、越冬管理
芦荟在5℃时停止生长,在0℃时就会死亡。如栽培量较大可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过冬,如栽培量较小,可放在有人居住的居室内过冬,室内气温要保持在5-25℃;或者将芦荟拔出晾7-10天,然后逐株用报纸、旧布或干稻草包裹散放(切忌堆放)于室内即可,至来年温度回升时再栽种;或者把芦荟从母株切下来,吊放在室内,到春天再扦插。茁壮的株茎,经3、4个月放置也不会枯萎,即使叶尖发红见枯,只要茎部健康结实,栽种后照样能成活。芦荟蔸和小苗则可用旧毯子等保温,温度较高时(5℃以上)要注意通风换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