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90后”作家真的把纯文学丢了吗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2:01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4-03 12:55
“90后”作家真的把纯文学丢了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4-03 14:33
日,有媒体刊登“‘90’后作家把纯文学丢了”报道,针对文坛“‘90后’作家群体里没有纯文学作家”进行讨论。
其实,这些年关于“90后”作家及文学作品的争议和评价一直此起彼伏。我们看到,当下“90后”作家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始频繁亮相于各种文学平台,呈现出当代青少年不一样的文学世界。而“90后”作者的写作潜力,也不断被一些很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慢慢挖掘和关注。其中,《作品》杂志可以说是“90后”作家群一位非常重要的“伯乐”。
对于“90后”作家和文学,目前文坛和文学评论界还存在着争议,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其体现的不止是文学写作问题,也有文学观念,以及市场、阅读群体和阅读趣味等发生了变化的因素。但是,之所以一直存在“‘90’后作家把纯文学丢了”的感叹,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90后”群体作家的文学环境、写作条件、表现方式及文学积淀有别于文坛前辈作家,使得很多受众很难将传统纯文学审美标准套用于“90后”的作品中去。
所以,想要客观谈论“90后”的作品,我们需要对“90后”作家群有些了解。“90后”作家大都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近半数作者更是有硕士甚至博士教育背景,他们来自物理、金融、国际关系、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甚至性学及垃圾处理学等各个行业。他们视野开阔,在国际化的视野和经典的标尺下思考与写作。相对于“70后”“80后”一代作家,“90后”作家既受世界经典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也汲取动漫、电影、音乐等等一系列流行文化的营养,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冲击下,他们的文学面貌比前辈作家更为丰富。他们不像“70后”一代普遍打着先锋小说的烙印,也不像“80后”一代与市场纠缠不清。可以说,他们的写作目的更“纯粹”,即张扬个性和彰显能力。
有媒体发声,“一些优秀的‘90后’文学新锐的写作特色彰显,尤其成长于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其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并且,“90后”作家在思想上对世界和现实的认知上也在逐渐成熟,“‘90后’作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稚嫩。他们看的书比较庞杂,阅读的手段和资源呈现多元特点。他们比兄姊们少了些偏激,看问题比较中正客观。”
值得欣慰的是,文学评论界也逐渐认识到,“90后”作家生活背景、文化积累、文学营养来源以及作品中鲜明突出的个性色彩,这决定了“90后”文学未来发展的潜力。“90后”作家及文学,不止在“90后”群体中圈粉无数,也正在被文坛、社会所关注。
这几年,在文坛上或畅销书出版界,“90后”作家以畅销书写作闻名,拥有广泛的“粉丝”读者群体,并且在图书出版市场上具有品牌号召力,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文学偶像。这些“90后”作家进入文学界,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学理念,自己的文学趣味,和他们处理文学与市场、文学与读者等关系的态度和方式,这些对传统文学的格局、观念带来了冲击,在文化界经常引起争议,但不管怎样,他们的文学行为被看作是重要的文化事件,这些青年作家已被看作是未来文坛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给我们的文坛,我们的文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带来了文学活力。
对文学界、文学批评家和读者来说,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群体,“90后”年轻作家能否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的未来和希望?这些“90后”作家,仍然需要更多的文学平台,需要我们提高整个社会和文化界的文学气氛,需要大力提携这些文学“新血”,让这些青年作家快快地成长起来。
这些“90后”年轻作家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充满着精神文化潮流的土壤和环境,这样的时代土壤和环境中,人们热爱思想、智慧、阅读而又有历史感,具有浓厚的文学氛围、精神氛围,这构成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性格与特质,这是一个作家在这种时代和民族的性格与特质陶冶下成长起来,并使自己的文学永葆生命力的基础……
除此之外,“90后”作家也好,其他年轻作家也好,还需要有才力、有定力,而更需沉寂、思考和阅读,尤其是在这个浮躁和诱惑丛生的当下,能够保持自我的独立和清醒,能够不断地超越、否定自己,维系内心的一份纯净,固守自己的文学信仰和追求,才能真正地傲立于文坛,才能成为未来文学的生力军,为未来中国文学带来希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