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宋词的忧伤赏析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06:3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12-24 22:32
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体会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体悟词作的深沉意蕴。其次,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品味其艺术特色。 请谈谈你对宋词的忧伤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12-24 23:15
宋词是文学宝库中的明珠。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对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咀嚼再三,反复品味,这样不但可以体会到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而且对词作意蕴的体悟会不断深入。其次,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走进词人所处的时代,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中获得与词人心灵的沟通和共鸣。再次,还要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进而掌握其表达技巧,品味其艺术特色。《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正文内容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下,以《雨霖铃》为例,探讨鉴赏宋词的方法。   一、重视诵读,反复咀嚼词中的字句   “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一种传承了千年的读书方法,凡是读过私塾的人,可能大都有吟诵的体验。在我国还流传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至理名言,可见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在鉴赏时,反复诵读、咀嚼词中的字句,可将词作的内涵挖掘得更为深透。因此,要想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加强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多朗读、勤背诵,应引导学生用诵读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词作,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熏陶感情。在《雨霖铃》中,通过反复诵读,我们会发现,词人抓住“寒蝉”“长亭”“骤雨”为鉴赏者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冷的秋景图。“无绪、催发、凝噎”则写出了饯别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情景。再细细咀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部分,词人与心爱的人分别后孤寂凄清伤感的心绪就会汩汩流入鉴赏者的心田,引起鉴赏者情感的共鸣。由此可见,重视诵读、反复咀嚼词作中的关键字句,对把握词作的意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知人论世,利用“意象”,准确把握词作的思想内容   阅读、学习宋词,一定要对词人和词人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只有这样,鉴赏者才能体会出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人”,就是要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作品的主题;“论世”,就是要了解词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词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原因之下写作的,也就是把词的赏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该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典故,再利用词作的“意象”,准确把握词作的思想内容。   1. 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境遇、创作背景,再借助词牌和题目来理解词作   明朝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对于宋词,我们更是需要了解词人。因为作者的经历、感情、修养等都无不影响到词的创作。所以,在赏析一首宋词前,我们需要了解作者,并结合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一首词。《雨霖铃》一词的作者是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他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但却屡试不第,便发牢骚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此,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而在他好不容易通过考试、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他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自嘲道:“我是奉旨填词。”之后他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而词人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再者,《雨霖铃》词调,本来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综上可观,了解了词人的生平、经历、境遇、创作背景,再借助词牌和题目来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就会变得极为容易。   2. 利用“意象”,把握意境   意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是“表意之象”,立象以写意,使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词作往往通过精妙的意象,传达出无限的情状、意蕴。因此,在赏析过程中,只要鉴赏者能围绕词作的意象,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便能体味词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美。我们通常讲“立象以尽意”,就是借助客观存在的物象,表达主观情感,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意象成为词人内心世界与客观存在沟通的桥梁,也是词人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把握住了意境,就能抓住诗词的内蕴。比如,在《雨霖铃》这首词中,词人就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与心爱的人分开时难舍难分的离情。首先,词的上阕起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词人选取了“寒蝉”“长亭”“骤雨”三个意象来勾勒环境。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悲凉伤感的气氛也就自然跃然纸上。其次,在词的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词人又选取了酒、柳、风、月等四个意象来描述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关于酒,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此,酒这个意象代表的是愁的意境。关于柳,《诗经》中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关于风,《史记·刺客列传》中写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语也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是凄凉的感觉。关于月,苏轼曾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由此观之,酒、柳、风、月等意象,所带来的都是凄凉的感觉,词人借助这些意象,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清秋冷落、酒醒伤情、惨不成欢的悲凉场景。   由此观之,词作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词意,对把握词情很有帮助。当词作中出现这样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惯用意象时,鉴赏者可以把它作为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三、品评赏析,善于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1. 品味词作的表现手法赏析词   词人往往通过词作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抒发心中的感情。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感情的表达往往不是明明白白的、直截了当的,而是含蓄的,甚至是隐晦的,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锤炼语言外,还常常要借助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手法、联想想象手法、虚实相生手法、烘托渲染手法等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拟人、反复等,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魅力。比如,在《雨霖铃》一词中,词人采用虚实相济、借景生情、以景代情的写法,来抒写离情。首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词中实写的部分,也是写景的部分,为我们描写了一段分别时的情景,将离别前后的情景描写得很仔细,很传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柳永与心爱的人分别的场面,其分别之苦、离别之痛,无须直陈,便引起我们的无限慨叹。词的下阕,采用虚写的手法,也是写情的部分,词人假想与友人分开后的场景,以后,纵再有千种风情,却也无人能说。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使其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将词人孤寂冷落的凄苦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由此观之,分析词作的表现手法是品评赏析宋词的重要途径。   2. 品读名句赏析词   一首好的词,必有其动人之处。一句好的句子,甚至一个字就能使词的境界提升,流传千古。赏析词,要学会品味名句,琢磨词人用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因为这句,闻一多先生赞此诗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可见造句用字在诗词中的重要性。   (1)琢磨名句的意境,体会词人感情。在《雨霖铃》一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被封为离别词中的佳句。柳永一生仕途不畅,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寄情唱词饮酒。而今离别后,连饮酒也只能独自一人,只有晓风残月相伴,词人为我们营造出了孤寂伤感的意境。   (2)关注词人选词色彩的冷暖,掌握词作基调。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往往传递着词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暖色调常常代表热情向上,积极乐观,充满活力;冷色调往往表示冷漠低沉,消极颓废,孤寂凄凉。例如,在《雨霖铃》一词中,通过对“凝噎”“念去去”“沉沉”“冷落”“清秋”“晓风”“残月”等词语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词人所表达的那沉重的离情别绪意象愁云惨雾般笼罩在整首词中,进而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中主人公在与心爱的人离别后的那种凄清冷落之感,整首词作的感情基调也就明朗了。   以《雨霖铃》为例,看赏析宋词的方法,我们不难发觉,重视诵读、反复咀嚼词中的字句,是赏析宋词的基础;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准确把握词作的思想内容,是赏析宋词的重要条件;品评赏析,善于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是赏析宋词的重要途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12-24 23:50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