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4:31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12-28 05:39
如何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12-28 06:31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一门外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12-28 08:07
许云芳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优化课堂;学生作者简介:许云芳,任教于辽宁省普兰店市高级中学英语组。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课堂效率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大搞“题海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的精力持续集中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呢? 近几年,笔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目标明确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作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把握教材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目标就如同打篮球,篮架高了,学生投不到,自然丧失信心;低了,轻松将篮球灌进框,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因此,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好中差三类学生,要让差的有所得,中的有发展,好的有突破;而且要巧设练习,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和关键的知识点,并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度。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是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达到的结果。因此,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便于操作的,同时它又是符合英语学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而不是不切实际的、遥不可及的。在实施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激励为手段,全方位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获取信息,去体验各项活动的无限乐趣,去享受英语教学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二、做好“导”师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谈到:“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1.复习和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和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的作用。从“温故”出发,能有效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入追求的欲望。 2.注重新知探求过程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启发引导时,一方面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解决;另一方面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去培育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学生的疑问处、认识中的矛盾处引导学生探求新知。不过,在用这种方法操作时,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预计学生的疑问、学生的反应并做大量的准备,精选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知识和设计多种引导思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选用拓展资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时间的经济性对拓展资料进行二次处理,使之成为学生有能力接受的材料,在设计引导思路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会怎样回应,多一些“如果学生的反应怎么样,我就怎么进行引导”这样的假设,这样才能“临教不乱”,顺利地实施教学,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在参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1.把握学生心理,引导自主学习 每位学生总是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的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透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尊重每个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不断发现、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结论和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提问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3.把握时机设疑 若把要强调的知识巧妙地设计成富有色彩的问题,并适当地带点风趣,则可使学生在倦怠中再次振作,加深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消化理解。比如,在授课中可以穿插一些有深度的名言警句之类的,学生就会在记住句子的同时追问其来源出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兴奋持续下去。 4.设置问题有层次,让学生感受成功 问题的设置要分层次,这既遵循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参与的可能性,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快。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设小台阶,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让他们能解决一两个问题,每节课都有收获,防止掉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当每节课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进行学习时,就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张正东,黄泰铨.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辽宁省普兰店市高级中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