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23:44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4-27 09:00
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4-27 09:47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能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学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全党正在大兴学习之风,其关键和目标就在于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从历史上看,我们提出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针对的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主观主义有两种,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当前进入改革攻坚时期,依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倾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关注。
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也会产生现实影响力。同时应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名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不正确倾向和思潮有所抬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
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一些同志认为,具体落实工作,只要有实际经验就行了。“讲理论是耍嘴皮子,做好工作还得靠实干”,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决策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我们重视经验,但绝不局限于经验,更不迷信和受制于经验。经验主义所崇奉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往往导致片面化,毛泽东曾指出:“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经验主义信奉“土教条”,因而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既反教条主义又反经验主义、既反洋教条又反土教条的原因所在。要防止将本地区本部门一时的、局部的、片面经验夸大为普适性的“规律”,照抄照搬,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和思维,这种“土教条”直接妨碍着事业的进步。毛泽东指出:“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是事务主义。事务主义表现为长年累月从事具体事务、重复单一工作,有时甚至沦为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工具,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毛泽东指出,“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事务主义容易导致庸俗化,往往与不良作风、文风、会风紧密关联。“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工作上的事务主义反映的是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学习上的实用主义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对自己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断章取义,为我所需。还需辨明的是,事务主义往往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但他们理解的“实事求是”其实是“实事求事”。真正的“实事求是”应着眼于“是”,就是找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和普遍性。
三是去主观主义。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原来我们强调较多的是防止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去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危害同样很大。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主观条件对客观前提具有能动作用这个唯物辩证法的侧面。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内在的客观规律支配,人们必须认识和遵循规律。然而,对客观规律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客观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好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辩证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落入去主观主义的窠臼。
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在理论阐释层面,这三种倾向多用“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来兜售其轻视理论的理论虚无主义主张。然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认识的来源讲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的水平和实践的多少成正比。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要真正做到实际联系理论,首先要将学习理论看作基本前提。实际联系理论,前提是要有理论可以联系。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尽管海阔天空讲实际,也不能算是理论联系实际。陈云曾指出:“如果书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其次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理论思考所运用的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主要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对重大现实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最后要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从理论到实际,由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际,是一个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
从历史上看,我们提出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针对的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主观主义有两种,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当前进入改革攻坚时期,依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倾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关注。
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也会产生现实影响力。同时应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名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不正确倾向和思潮有所抬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
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一些同志认为,具体落实工作,只要有实际经验就行了。“讲理论是耍嘴皮子,做好工作还得靠实干”,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决策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我们重视经验,但绝不局限于经验,更不迷信和受制于经验。经验主义所崇奉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往往导致片面化,毛泽东曾指出:“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经验主义信奉“土教条”,因而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既反教条主义又反经验主义、既反洋教条又反土教条的原因所在。要防止将本地区本部门一时的、局部的、片面经验夸大为普适性的“规律”,照抄照搬,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和思维,这种“土教条”直接妨碍着事业的进步。毛泽东指出:“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是事务主义。事务主义表现为长年累月从事具体事务、重复单一工作,有时甚至沦为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工具,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毛泽东指出,“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事务主义容易导致庸俗化,往往与不良作风、文风、会风紧密关联。“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工作上的事务主义反映的是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学习上的实用主义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对自己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断章取义,为我所需。还需辨明的是,事务主义往往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但他们理解的“实事求是”其实是“实事求事”。真正的“实事求是”应着眼于“是”,就是找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和普遍性。
三是去主观主义。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原来我们强调较多的是防止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去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危害同样很大。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主观条件对客观前提具有能动作用这个唯物辩证法的侧面。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内在的客观规律支配,人们必须认识和遵循规律。然而,对客观规律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客观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好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辩证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落入去主观主义的窠臼。
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在理论阐释层面,这三种倾向多用“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来兜售其轻视理论的理论虚无主义主张。然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认识的来源讲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识的水平和实践的多少成正比。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要真正做到实际联系理论,首先要将学习理论看作基本前提。实际联系理论,前提是要有理论可以联系。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尽管海阔天空讲实际,也不能算是理论联系实际。陈云曾指出:“如果书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其次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理论思考所运用的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主要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对重大现实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最后要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从理论到实际,由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际,是一个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