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20:39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1-23 17:44
如何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01-23 18:04
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无论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与小学时段有很大的不同。是否做好这个阶段的过渡准备,直接决定着初中三年的成败。目前,如何解决小学升初中衔接的过渡问题成为部分中小学、社会和家长共同探讨的问题,也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第一讲 心理辅导
1、要有心理准备
进入初中后,最明显的变化是,考试科目从小学的3门增加至8门,课程量的增加让很多孩子感觉有点应付不了。我们应该及早引导孩子,让孩子们有心理准备,并且让他们知道,科目增多,每个孩子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要让孩子为此而恐慌,更不能因此失去自信。
2、要理性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
 升入初中后还有个变化是,小学时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用优良中等评定,上了初中后,是以具体的分数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时,85分是优,100分也是优,学生和家长感觉不到什么差别。但是,中学的95分和85分会让学生感觉明显不同。有的孩子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不如原来的同学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对以后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孩子在学习上到底处在哪种程度,上初中后,不管成绩如何,只要有进步就行。
3、要勇于面对考试成绩的不理想

初中的考试增加了,可能有一次考得不好,如果从此一蹶不振是不对的,而狂补恶补也不对。要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马虎或者只是某个知识点不会,狂补恶补某一科,会导致别的科目的学习受到影响。因此,即便偶尔考试不理想,学生也不要有挫败感,应勇于面对失败。
4、边玩边学的孩子怎么办?

有一种边玩边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时成绩可能还不错,但上初中后,学习成绩就容易下降了.这是因为小学阶段一节课只学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听课不太认真,爱溜号,但如果他是聪明的孩子,之后努力学一阵就能赶上来。可是,初中一节课的知识量很大,而且一环扣一环,如果他上初中后还是边玩边学,想补上落下的知识,课堂上不易解决,因为老师已经讲下一个环节了。那么只好课后再去补,而别的同学已经用课后的时间来巩固和提高课堂知识了,这样一来又比别人晚了一循环,成绩就要下降。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小学阶段成绩还不错,老师往往没有指出或者没太管教孩子的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监督和教育,上初中了,上课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切不可边玩边学,45分钟一节课的学习一分钟都不能放松。
5、学习特优秀的孩子上初中后应注意什么?——抛开过去,一切从零开始
学习特优秀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优越感。这份优越感很可能成为日后的障碍。原因有两个:一是初中的知识都是从头学起的,上中学后,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在初中,尤其是在一所较好的学校,一个班里的同学都很优秀,考试后一排名,自认为优秀的学生可能排名不靠前,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信。
事实证明,入学时排名600名的学生,考试时可以进入前200名,甚至前几十名,入学前很优秀的学生,考试排名不见踪影的也不少。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灌输这种概念:上初中了,一切都从头开始,小学阶段所有的成绩、所有的骄傲都过去了。过去的学习习惯、学习质量不管怎样,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6、改变只注重课本内容而不注重课外知识的错误观念。学生们将进入大量的课外知识的接收阶段,而课外知识接受的多寡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讲 学习方法指导
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基本到位。现在,小学没有统考,没有升学考试,负担确实有所减轻。但是,因现行的中考制度,初中还必须围绕着中考指挥棒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尽快完成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经过多次改革,不但知识面有所加宽,在深度上也有所扩展。过去只在竞赛题中出现的题型和公式,现在经常出现在中考的试卷上,这对孩子来说是从未遇到过的一个巨大挑战。就英语学科,对小学生而言,英语并不是必须的考核科目。所以,到了初中,班里的水平就参差不齐,一堂课的内容,好点的学生“吃不饱”,差点的孩子“撑得要死”,对双方的学习热情和能力都是伤害。就语文学科,小学知识量小、难度低;中学知识容量大,有难度,知识覆盖面广,对能力的考核比小学明确得多。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初中的语文学习与小学有一定联系,但小学向中学的过渡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
初中的课堂教学将比小学的速度快一些,课后完成的作业也将多一些,加上教学科目增加,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专家认为:能够将学习时间合理安排、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生,即使进入初中三年级,也会像在小学时一样游刃有余。
1、学习要达到游刃有余的水平,首先要将小学时期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向理解与自学方向转变。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把过去一味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的过程变成自己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应从管理型到指导型。指导方法是:

第一,学会预习和复习。中学阶段信息量成倍增加,初一一年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小学六年的信息量。小学可以反复讲一个内容,而中学则不同,今天没听懂,明天在这基础上又有新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第二,从模仿到理解。初一的学生经常反映,上课时听得挺明白,下课后回家不会做。原因在于,小学老师讲完例题后,都会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模仿解答方法。而中学老师着重讲概念,练习题跟例题不完全一样,要求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第三,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老师说得多管得多,中学提倡自觉学习、独立意识。如果不会自主学习,不自觉、不主动,考试时就要吃苦头。
第四,注重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上课挺认真,但总是考不了理想的分数。其实原因挺简单,老师一节课可能要说100多句话,你都听明白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却没听明白。再比如说改错,很多家长本身就没意识到,觉得孩子自己知道错了就行了,实际知道错了并把这个错误消灭是个很困难的过程,因此纠错很重要。勤练、勤思考,并认真纠错,这个过程培养出学生思考、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八步学习法:
(1)
制定计划。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结合初中课程设置特点,有效地制定适合自己特色的计划,并随时调整,严格实施。
(2)课前预习。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借助于网络等获取有效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上课专心。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专心致志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有效获取知识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做到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五官来体验在做中学,学中做。
(4)复习巩固。复习,既包括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入探究,又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回顾。及时有效地复习,使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提升;回顾与反思,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作业。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包括几个方面:①基础作业:字、词、句、篇、概念等需要扎实的掌握;②探究作业: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探究。
(6)解决疑难。在预习或复习中遇到的难点或不明白的地方,要敢于暴露,向同学或老师求教。
(7)系统复习。在双休日、重大节假日、寒暑假等,针对自己这段时间学习上的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感悟复习。个别疑难处,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否则学习上的“疙瘩”越聚越多,便无法解开。(8)课外学习。这是新教材实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引起家长极大的关注。注意关心孩子,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鼓励孩子多接触生活,多参加社会、学校、社区、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反思,有些经历甚至是他一生的借鉴。家长还应创设读书的家庭氛围,指导孩子多读一些名著、古诗词、科普类等方面的书籍,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并让孩子注意积累一定的读书资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