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诗人谈诗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21:39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1-03 00:39
阅读《诗人谈诗》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题。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1.写出李白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句“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中作者借用了原诗“流进”这一词语,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在对诗的意境的复述中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请你把作者的这种感受说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03 02:16
答案:解析: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这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月光如水的动态美。  3.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光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发掘出了原诗的意蕴:“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悟出了“感觉到”这个词语的更深层的含义。  4.意境宁静而深沉。提示: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1-03 02:31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