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地球上有4/5的面积是海洋,那为什么还一直说缺水呢?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02:58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2-27 21:55
我知道海洋是不能喝的,可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就没有机器可以过滤这些海水吗?那样的话不就是不存在缺水问题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27 22:28
淡化一般有3个办法,
蒸发法
反渗透法
冰冻法

蒸发法看起来能耗最高,但实际上它可以利用太阳能工作,而且伴生有海盐的副产品。实际成本并不高,而且技术水平要求很低。
冰冻法,现在应用的实例比较少,人们倾向于从极地运输自然冰冻形成的冰山。那样成本似乎更低一些。

但这都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海水淡化的直接成本。 这个淡化如果光供应人饮用是没问题的,价格在中国都是能接受的。
但很多淡水都用到别的用途上去了,比如城市,绝大多数水用于冲厕所了。
这导致我国青岛这样缺水而且靠海的城市最终还是没用海水淡化。因为它还有别的更加便宜的方法供水(从远处河流调水)。如果到了真的没其他办法的时候,用海水淡化,以青岛的经济能力,还是可行的。你只要把自来水价格上调到10元一吨,成本问题马上就不存在了,而城市居民会自然得控制用水,只要减少冲厕所的用水,居民的实际用水开支应该不会比以前1元一吨高多少的。

但很多场所还需要海量用淡水。比如农业生产。农业本身经济附加值就很低,因此它对用水价格非常敏感。价格因素主要在农村起决定性的限制无法用淡化水。

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也有节约用水的农业。比如以色列,大量推广滴灌,而不是常见的浇灌。但这成本会提高,需要政府补贴。
我看到一些经济作物生产中,农民自发使用滴灌,这并不是出于节水的考虑,而是为了节约肥料的考虑。自发,意味着在经济上合理,这说明,滴灌成本也并非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

还有些地方,处在内陆,试图使用淡化海水很不现实。这包括了一个运输成本,距离较远的时候特别是存在高落差的时候比淡化的直接成本还要高。这算一个地域性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人口问题。 如果一个区域,可利用水量不能满足人口使用,哪就是缺水了。比如你要在沙漠中建立一个城市,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么水供应就是个严重的问题。当然对拉斯维加斯来说它有的是钞票,建立引水工程对它来说毫无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是污染。本来当地有足够的淡水,但都被污染导致无法使用。这多半是个行政管理的问题。 象北京,严格管理它上游的两个供水水源和输水途径,污染就不存在了。而下面的地方,比如整个中原,几乎就找不到没被污染的河流。

缺水的主要问题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总是伴随贫困而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2-28 02:50
目前要把海水淡化成本还比较高,所以还不能想供应自来水那样大规模进行。
  • 2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2-28 01:26
有是有啊,中东那地方的人也有用这种机器的,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机器的成本太高了,过滤出来的水比石油都贵,还怎么喝啊
  • 3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2-27 23:54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2%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87%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和严重浪费,工业污染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