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刈其蒌,言刈其楚,为什么一会砍这个,一会砍那个,这两种植物古代人有什么用处?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17:46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3-26 22:43
言刈其蒌,言刈其楚,为什么一会砍这个,一会砍那个,这两种植物古代人有什么用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26 23:23
楚:灌木名,即牡荆,荆棘的一种,生于山坡道路旁。
蒌: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存在大量复沓的诗句,这与后世的平仄韵律作用相似,并不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含义。
事实上,回环复沓是《诗经》的生命,周时还没有韵律,专门依凭这种组织来建筑诗歌的体格,表现情感的强度。只看现今流行的许多歌谣,或长或短,都从回环复沓里显出紧凑与单纯。诗从歌谣演化而来,回环复沓的组织也是她的基本,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技巧进步,增变来得多了一些。
不过到了后世,诗渐渐受到散文的影响,情形却不一定这样了。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本诗首章上篇独立,以“乔木”起兴,之后以铺陈直叙的方式交代背景。下篇皆为复沓,凭借不断重复的“汉之广”“江之永”突出情感的强度,增厚诗句的力量。
后二章上篇皆为想象之语,虽然复沓了好些处,却能变化。又是“刈楚”又是“刈蒌”,是唯恐恩情之不足,“秣马”“秣驹”,两次说及,也突显男子的痴情。
这与下篇想象的破灭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痴恋无果后的长歌当哭。
这里出现的一些变化,便使诗歌显得不单调,而诗中主人情思的缠绵也得以藉这些复沓处显出。追问当我学完诗经,能不能自己写诗?
蒌: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存在大量复沓的诗句,这与后世的平仄韵律作用相似,并不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含义。
事实上,回环复沓是《诗经》的生命,周时还没有韵律,专门依凭这种组织来建筑诗歌的体格,表现情感的强度。只看现今流行的许多歌谣,或长或短,都从回环复沓里显出紧凑与单纯。诗从歌谣演化而来,回环复沓的组织也是她的基本,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技巧进步,增变来得多了一些。
不过到了后世,诗渐渐受到散文的影响,情形却不一定这样了。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本诗首章上篇独立,以“乔木”起兴,之后以铺陈直叙的方式交代背景。下篇皆为复沓,凭借不断重复的“汉之广”“江之永”突出情感的强度,增厚诗句的力量。
后二章上篇皆为想象之语,虽然复沓了好些处,却能变化。又是“刈楚”又是“刈蒌”,是唯恐恩情之不足,“秣马”“秣驹”,两次说及,也突显男子的痴情。
这与下篇想象的破灭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痴恋无果后的长歌当哭。
这里出现的一些变化,便使诗歌显得不单调,而诗中主人情思的缠绵也得以藉这些复沓处显出。追问当我学完诗经,能不能自己写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