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0 02:18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11-19 12:25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11-19 13:39
①(2分,4分)制度:察举制度。  方式:推举
标准:才学和贫道
② (2分,4分)制度:九品中正制。 
弊端: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生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
③  (4分) 进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试题分析:(1)注意时间“东汉时期”,信息“举孝廉,父别居”,联系是指两汉时期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图片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3)注意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爵位—军功—才能—品第—才能—忠顺的变化,其核心是为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统治者选拔维护统治的人才。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如察举制在西汉和东汉时的不同情况;科举制由隋朝产生直到明清,其内容与作用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