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年枉故旧是什么意思,最近常看到“100个3元”的回复,这是什么意思呢? 5分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9 20:38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04-19 09:45
年枉故旧是什么意思,最近常看到“100个3元”的回复,这是什么意思呢? 5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19 10:00
1.纵观论语,仁字是对夏商周的德字的继承和创新,“德”的古字,左边是“彳”,小走之意;右边上面是“直”,下面是“心”; 心直,就是心怀坦荡。
人之初,性本善。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善。以快的方式直抒胸臆就得到了善,得到了自然也就不用求人求天了,这就是 “德”!突出的是个人的天性。所以,《论语?述而》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赋予我德,追杀的桓魋能把我怎样)?”
所以,这个“德”在古老的观念中,也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善,所谓《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在私有观念的包围中,人性却变异成了恶。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商品生产扩大,市场经济繁荣,周人的社会规范体系瓦解。尤其是周朝晚期,诸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到了春秋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无义战,礼坏乐崩,血缘宗法社会制度正在瓦解。
正因如此,孔子在中连连发出感叹,《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仲由啊,理解德的人太少了呀)。”
子曰:“己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完了吗?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此时此刻,若是再奢谈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就显得幼稚了。
失去了自觉的“德”,就只有威逼利诱,以强大的法制为后盾,以切身利益为诱惑,才能巩固礼教,保证社会秩序,恢复社会和谐。
这样,强调为自己而爱人的“仁”之作用就突出了,“仁”置换“德”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仁字在我的理解,就是指美德,但是由于孔夫子处于特殊的时期,所以他也赋予了仁特殊的含义,看论语中对仁的解释,包括克己复礼,有爱心等内涵,但是总而言之,可以把仁字翻译成“仁爱”或者是“爱人”
3.举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也必须如此)”(《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做爱人的事自然是不必同老师相互谦让)(《论语?卫灵公》)。
4.
据《论语》中记载,当时就至少有9人次直接向孔子问仁,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多数都是在解答怎样具体的“为仁”,只有一个才是孔子给“仁”的定义呢。
《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也就是说,孔子对“仁”的定义就是爱人,这是取了“仁”字团结友爱的本义。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仁”就是爱人呢?
关于为什么将“仁”定义为爱人,孔子他自己没说明,可稍后比他小70多岁的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是战国时代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却是在《墨子?兼爱上》中阐述的一清二楚: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