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清朝,民间满人与汉人通婚的多吗?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8:22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2-10 10:14
在清朝,民间满人与汉人通婚的多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2-10 11:13
满汉不通婚,或严格来说是旗民不结亲,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自女真建国以来,历史记载的满汉通婚的例子很少。
但其间也有一些例外。
顺治五年(1648 年),摄政王多尔衮告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世祖实录》第四十卷)。可是,几天之后,多尔衮对于满汉通婚作了进一步规定:凡希望嫁给汉人的满族官员之女需呈明户部,登记户口;希望嫁给满人的汉族官员之女也需报户部登记;非官员家妇女许配满人听其自便,无须报部。并告诫满人务必合法结婚,除了正式的妻子,不许另占汉族妇女。
看来这个通婚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官家子女要通婚必须要申报,并非自由通婚。民间虽开了绿灯,但真正照此执行的人很少。那么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满汉通婚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满族八旗,而非汉人。大规模的满汉通婚有可能会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会导致八旗旗民特权的最终丧失。看来,祖训、旗制也总是和全族利益挂钩的。
满汉通婚的倡议在多尔衮生前很难推广开来,基本上名存实亡。两年后,多尔衮出猎时死于途中。多尔衮死后受到清算,他被追夺了生前的名誉和爵位。当年满汉通婚的倡议也随之成为多尔衮的大逆罪状之一。至于后来鳌拜等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期间,政治上更加趋向保守,朝野刮起一股恢复八旗祖宗旧制的风气。已趋缓和的满汉关系再度紧张,满汉不得通婚更是成为天条,满人汉人都不得违反,违者严惩。
乾隆年间有一个“曲线通婚”的故事,这就是乾隆嫁女的故事。乾隆把自己的女儿过继给大臣于敏中,于是公主就变成了汉家女。然后乾隆把女儿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这样就没有违反“满汉不通婚”的祖制。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待议。《清史稿》里只有一句提到孔宪培:“宪培,字养元。乾隆五十九年,卒。子庆镕袭。”欢迎指出乾隆嫁女的史料出处。有的文章根据这段故事推断清朝废除“满汉不通婚”祖制的是乾隆,其实是错误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2-10 13:35
基本同意前几个回复。 从满族历史古籍中及家族传说中从来就没有过“获”这一说法。 清代早期旗人能娶民人入门,一般情况下都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那现在的话来讲那绝对能摆平官府的注册人员。也绝对能保证抬入旗内,同时媳妇及家人都能获得一定的俸禄。这样,相当于嫁入旗门,全家得益。 有文介绍说“嘉庆时期,对“旗人婚嫁”作出规定:旗人之女不准与民人为妻。若民人之女与旗人联姻者,该族长佐领详查呈报,一体给与恩赏银两”。 2.既然能嫁入旗门,并获得官家允许,那么其后代必然与其它旗人待遇相同。 不妨去看看《清史列传》吧,会看到汉八旗的官员及家眷的名誉地位待遇,不比满州八旗、蒙古八旗的低。 ~~~~~~~~~~~~ 看了问题后边的补充,建议还应该了解清代汉八旗官员与汉人奴隶的区别。 清代汉八旗官员不是包衣,而是国家机器中重要的管理人员。 用奴隶去理解汉八旗官员,显然出发点错了。 你在问题中问的是旗人与民人的结婚情况,现在拐到民族冲突。已经不是本回答的内容了。
  • 2楼网友:鸽屿
  • 2021-02-10 12:48
有一个误解,即满汉不通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旗汉不通婚,即旗人和汉人不通婚,旗人里除了满人还有汉八旗和蒙八旗,所以汉旗人和满旗人通婚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估计到清后期,旗汉可能也有通婚的了。。。因为满汉的区别在嘉庆皇帝以后,逐渐越来越小,甚至道光以后的皇帝都不会满语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