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老子的徒弟有哪些?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01:39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2-21 21:09
老子的徒弟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2-21 21:30
尹喜、王重阳、张道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2-22 01:53
补充一个鬼谷子(bug人物)
  • 2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2-22 00:46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后又为柱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晚年隐居于沛,躬耕授徒,讲德论道,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可见老子确实曾收徒的.)

1老子返周时路过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曾向老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这算一个吧!而且孔子也曾向老子问礼,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这也算吧!

2中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越国大夫范蠡是师生关系。 首先,从年代上讲,世所公认,老子长于孔子约二十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范蠡助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了吴国,这是公元前473年的事。这年,老子九十八岁。范蠡约三十岁从越王,二十三年报越,因此这年范蠡约五十三岁,老子长范蠡约四十五岁。所以,他们都是春秋末年同时代的人。老子长寿,古者上寿一百二十岁,老子应有这个寿数,司马迁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岁。据我看老子至少应是上寿之人。范蠡从越国“功成身退”,十九年三致千金,最后卒于陶,去世年纪约七十四岁,可以说,老子在范蠡去世后,还健在。

 能查到的就这几个了,大多失传了.

.我的回答不知您是否满意,若如此,望选五星满意.本答案为原创!

来自问问团队```◆听风阁◇ ..........

  • 3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2-21 23:26
老子为太上老君法身显迹之神,他老人家的弟子就太多了,都是很牛的人物。 老子的徒弟有:关尹子、文子、孔子、鬼谷子、张道陵、释迦牟尼佛(出函谷关化胡后)。
  • 4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21 22:01
尹喜是老子的徒弟。 尹喜尹喜又名关尹,周昭王时为函谷关令尹喜,先秦时圭阝县(今天水市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书》)、易(《易经》)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 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 之后,尹喜乃弃绝人事,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发挥道德二经。 天水市东伯阳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观。奉祀老子的道观称柏林观,又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称“尹喜故里”。其殿前有楹联一付,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可谓对尹喜思想的恰当概括。[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独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尹喜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这就是历史上老子西度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战国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虚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样保持“心平体正”,并解释说:“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说明这种心平体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不仅能够治身治国,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入蜀,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尹喜的神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曰: 道之所隐即仙灵,心印函关道德经。 不待邛州乘鹤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详细的生平事迹,但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勿庸质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并被道教教徒尊称为“玉清上相”。[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甘肃新通志》、《秦州直隶新志》、《天水县志》等书记载:“尹喜故里,在县城东三十里之伯阳渠北山上,有尹道寺。” 《中国名人大字典》载“尹喜,天水人”。《秦州新志》载:“柏林观中祀老子,又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为春秋时关令尹喜故里。” 《庄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为:“以本为精,经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尹喜,澹然独与神明居。”《吕氏春秋》谓:“老聃贵柔,关尹贵清。”东晋道都理论家葛洪对《关尹子》推祟备至。认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关尹子》在《百子全书》列在道德经前,可见其书的份量了。 魏晋进梁湛所著《楼观本起内传》称:历代时君世主相继在尹喜故宅楼观台建庙立观,召致幽人逸士度为道士。战国秦汉间有名姓可考者有尹轨等十二人之多。至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道士云集楼观,形成了中国道教奉老子为祖师的楼观派,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周至楼观台为中国闻名于国内外的道教丛林。 道教学说最早的传播者。[编辑本段]尹喜与老子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青羊宫,著名的道教宫观。老子和尹喜讲经说法。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青羊宫,著名的道教宫观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独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尹喜出生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天水。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午睡时,梦见天掉下来在自己周围旋转,然后就怀孕了。尹喜出生时,他们家的周围一下开了许多莲花。尹喜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对天文学特别精通。传说他在西部边界做地方官期间,一次在观察天象时,发现从东方飘来一团紫气,他意识到将有伟大的人物到来。不久,果然看见老子(也称太上老君,道教的创始人)骑着青色的牛经过这里。尹喜赶紧出来迎接,诚心请老子在这里休息几天。老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并向他传授了修炼的方法,还应他的请求,写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经》。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100年以后在四川相会,然后就浑身发出金光飞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后,尹喜一面刻苦修炼,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一部道教经典,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一部叫《关尹子》的书。100年时间到了,他就按照约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并封他为无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