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不分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6 02:35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5-05 06:13
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不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5-05 06:19
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文史哲不分。
总体上说,先秦文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文学的一大景观。
3、先秦文学的发展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一、先秦文学创作的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先秦根据可考的文献记载和历代名家评析,大致可以看出,先秦文学创作主体的演变轨迹:
1、群体创作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出现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时期,其特点是群讴唱和。其主要作品,应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其基本审美趋向是实用。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时期,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当时重要的作品主要是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
4、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总之,先秦文学作者由群体而至个体,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劳动者、到巫觋、到史官、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相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异彩纷呈。
二、先秦的文学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文史哲不分的,主要包括《尚书》中所列作品、《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中的记人事、记人言的史家散文,春秋战国各哲学派别的诸子散文如《庄子》、《孟子》等,其创作目的是明确务实的,虽然或质朴或文采,但不少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有的达到了散文创作的一大高峰,有的成为后世多种文体的发端。
早期诗歌的作品,都是有情景、有背景、极具表演性的,《诗大序》(毛诗的总序)中说“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便是道出了先秦诗体文学的特性,即诗、歌、舞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诗歌只歌诵而不舞的情况,应该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和长篇乐府民歌(配乐朗诵、歌唱),而只诵而不歌的时代,则应最早出现于朗诵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
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特别是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夏商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从内容上看,大多是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如,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等。
3、战国时代的文学,从内容上看,虽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但都表现出立足现实、着眼现实的特点,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从艺术上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总体上说,先秦文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文学的一大景观。
3、先秦文学的发展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一、先秦文学创作的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先秦根据可考的文献记载和历代名家评析,大致可以看出,先秦文学创作主体的演变轨迹:
1、群体创作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出现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时期,其特点是群讴唱和。其主要作品,应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其基本审美趋向是实用。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时期,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当时重要的作品主要是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
4、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总之,先秦文学作者由群体而至个体,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劳动者、到巫觋、到史官、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相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异彩纷呈。
二、先秦的文学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文史哲不分的,主要包括《尚书》中所列作品、《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中的记人事、记人言的史家散文,春秋战国各哲学派别的诸子散文如《庄子》、《孟子》等,其创作目的是明确务实的,虽然或质朴或文采,但不少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有的达到了散文创作的一大高峰,有的成为后世多种文体的发端。
早期诗歌的作品,都是有情景、有背景、极具表演性的,《诗大序》(毛诗的总序)中说“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便是道出了先秦诗体文学的特性,即诗、歌、舞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诗歌只歌诵而不舞的情况,应该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和长篇乐府民歌(配乐朗诵、歌唱),而只诵而不歌的时代,则应最早出现于朗诵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
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特别是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夏商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从内容上看,大多是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如,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等。
3、战国时代的文学,从内容上看,虽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但都表现出立足现实、着眼现实的特点,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从艺术上看,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