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五老峰〉〉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16:49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3-18 06:37
〈〈望庐山五老峰〉〉的特点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3-18 07:51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先用朴素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介绍了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紧接着,诗句如异军突起,托出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实为飞来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气势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点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视觉形象。“削”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青天削出金芙蓉”,从观望角度而言,当为由下向上仰望所见,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时所见。登临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九江在庐山下,这种由上望下所见的九江秀色,当为第二景。镜头的转换,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也使得诗调由高转低,诗人的情绪由涨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处所,那么,政治上处处碰壁,饱经磨难,倍受世人冷眼,壮志消沉,又素怀隐居之志的诗人自然就把它当成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吾将此地巢云松”一句也就随手拈来,天衣无缝。相传李白的书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李白晚年时,很喜欢这里山势嵯峨,环境优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书堂,隐居读书。以忧患意识作为主体人格固有特征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破灭时,仿佛从希望的峰颠跌入失望的深渊,往往走向反面,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3962隐身避世,断尘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国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李白,早年就接触并信仰当时很盛行的道教,喜爱栖隐山林,求仙访道,超凡脱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样就形成了他贯穿一生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当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风。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屡遭打击,虽壮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青松白云间,修道养性,终其天年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这实际上是时代给诗人酿就的悲剧。《登庐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这种思想倾向。
与李白大刀阔斧、奔腾豪放、激情喷涌的诗风有所不同,这首七言绝句中虽然不乏矫健飞腾之句,但全诗是以平淡取胜的。诗中又很好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语言也含蓄凝炼,具有很大的艺术蕴量。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先用朴素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介绍了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紧接着,诗句如异军突起,托出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实为飞来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气势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点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视觉形象。“削”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青天削出金芙蓉”,从观望角度而言,当为由下向上仰望所见,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时所见。登临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九江在庐山下,这种由上望下所见的九江秀色,当为第二景。镜头的转换,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也使得诗调由高转低,诗人的情绪由涨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处所,那么,政治上处处碰壁,饱经磨难,倍受世人冷眼,壮志消沉,又素怀隐居之志的诗人自然就把它当成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吾将此地巢云松”一句也就随手拈来,天衣无缝。相传李白的书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李白晚年时,很喜欢这里山势嵯峨,环境优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书堂,隐居读书。以忧患意识作为主体人格固有特征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破灭时,仿佛从希望的峰颠跌入失望的深渊,往往走向反面,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3962隐身避世,断尘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国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李白,早年就接触并信仰当时很盛行的道教,喜爱栖隐山林,求仙访道,超凡脱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样就形成了他贯穿一生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当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风。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屡遭打击,虽壮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青松白云间,修道养性,终其天年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这实际上是时代给诗人酿就的悲剧。《登庐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这种思想倾向。
与李白大刀阔斧、奔腾豪放、激情喷涌的诗风有所不同,这首七言绝句中虽然不乏矫健飞腾之句,但全诗是以平淡取胜的。诗中又很好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语言也含蓄凝炼,具有很大的艺术蕴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