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汉初时统治者推行的郡县封国制不是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吗,怎么又带来了王国问题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14:43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3-27 19:35
汉初时统治者推行的郡县封国制不是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吗,怎么又带来了王国问题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3-28 01:03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曾经引用班固的话来评价汉初诸侯制度,结论简单的说就是"矫枉过正".这四个字是改革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政治上说的"度"."矫枉过正"就是超出了"度".
司马光站在刘邦的角度,分析其之所以广兴诸侯的原因:秦朝的灭亡,就在于其失去了诸侯的藩辅,乃至于天下骚动,而无诸侯起来协助秦朝镇压,此所谓"王子等同匹夫".刘邦想象的仍然是周朝的制度,开国有周 召之辅,后衰微有齐桓 晋文之佐.
因此,憧憬周朝,感叹秦朝,刘邦很乐意众建诸侯.刚开始的诸侯大多是军功异姓.分封地盘相当庞大,刘邦直接管辖的范围甚是有限.但用吕后的话说,"异姓"则人心隔肚皮.因此,韩信 彭越 英布 卢棺相后被处理.异姓封王从韩信开始,卢棺时达到颠峰.
处理了异姓诸侯,刘邦仍未放弃分封制度.同姓诸侯王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而分封的新诸侯地盘跨州连郡,经济富足,军容可观,比之先前异姓诸侯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刘邦地盘甚小.刘邦 吕后之后,地方诸侯实力也积攒许多,因此开始发难.淮南厉王 吴楚七国.
虽然贾谊 晁错都提出了类似推恩的办法来抑制诸侯,但文景并未予以行动.
汉朝初期分封的最大弊端就是"矫枉过正".用主父偃的话"国小则无邪心."汉朝初期的诸侯就是太强大,所以才形成对中央的威胁.这也就是吴楚之后,汉武帝推恩的原因.
  • 2楼网友:渊鱼
  • 2021-03-27 23:36
准确说是郡国并行
这个是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但是又有所发展,就是在地方既有郡又有国.
后来的七国之乱 就是因为这个
  • 3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3-27 23:22
汉初经济凋敝所封的王国大都势力弱小没有反抗中央的资本加上当时血缘关系与皇帝比较近所以 王国问题还不突出
后来随着经济的恢复 王国的实力有所加强 各王国国王与皇帝血缘关系疏远加上各王国拥有很大的独立权这使一些大国国王的政治野心恶性膨胀 自然就对中央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 4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7 23:17
说白了就是和秦朝的郡县制和诸侯封地并存的一种制度!
  • 5楼网友:迟山
  • 2021-03-27 21:44
汉初推行的并没有解决问题呀,那只是统治者想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权力所设置的,虽然是郡县封国制,诸侯国归郡县管,可是被分封的王侯都是皇亲国戚,谁惹得起,再加上其中不乏有狼子野心的人,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有所谓的七国之乱,什么的,并且诸侯国对汉中央ZF威胁很大,又是叛乱又是暴动,横行无忌。汉武帝时期决定解决这一隐患,就更加封赏,不是不封,而是让王侯的子嗣都可以继承他的家产,就比如一个王有10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分掉土地与财产,儿子又有儿子,又继续分,直到后来有些王族后裔就和一些富人没什么区别了,这才基本解决了(挺像刘备的遭遇,中山靖王之后嘛,卖草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