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道教三清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2:45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3-01 15:08
1 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吧
为什么身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太清)地位在玉清之下,创始人的地位不应该是最高吗
2 三清应该是道家修为最高,境界最高的诸神,为什么在西游记等神话里,还有玉皇大帝在他们之上,玉帝的修为不可能在三清之上,可是神话却把他们像人间封建社会的制度一样进行处理为最高神,三清反而成为臣下,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3-01 15:54
封神这部小说并不是描述道教神仙体系的,而是描述不同神仙体系如何归为一元的,所以切不可以小说当宗教看。所以 tsa911440的回答是正确的。我再补充点感想吧。
回答1:
三清,其实都是“道”的化身,可以类似的比喻是水、汽和冰,其实都是道的水这种素质的不同状态的显现。三清与老子、与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有名分等级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其实在“三清”这个词而言,仅仅是表示这样的三个化身。
回答2:
玉帝是作为一种道法的应用来表现的,也就是代表规则的运用,秩序的维护,因此与修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表现的是体制的建立。三清与玉帝是互相为体,互相为用的形式。
所谓君臣的等级,是体制,是制约;而君臣的和谐,是道的体现,则是其运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01 21:36
你知道玉帝是谁吗?是昊天,上古大神之一,追溯到太古时的诸位大神的战争,哪个都比三清地位高,就是在道教体系已经确定的时期,封神演义里女娲都有圣人的地位,昊天亦有重要位格 还有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
  • 2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3-01 20:02
由于当年封神一战,说好事三教共商,无奈后来截教名存实亡,而老子又人丁稀少,且性格随和。于是就便宜了元始天尊,让其当上行政主管。其次,玉帝的天庭是上任天庭垮台之后新建立的,因为人手不够,所以玉帝去求鸿钧道祖,鸿钧道祖就教三清帮帮玉帝,这就引发了封神之战,三清不好推辞,老子斩善尸为太上老君,居住在兜率宫。原始天尊又命南极仙翁去上班,通天教主是最大的受害人,惨遭灭教不说,徒弟大部分还都上了封神榜。从此,玉帝就成了有兵有将的天地,但是别看他是三界之主,天地至尊,实际他的权利都别圣人架空,几乎成了傀儡。截教的人还好说,上了封神榜嘛,身不由己。阐教的可没把玉帝看在眼眶里,杨戬号称听调不听宣正是如此。 另外,有些地方把玉皇大帝称为昊天上帝,他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至真玉皇上帝,玉帝和昊天是他不同的简称而已,不要搞错了。
  • 3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1 19:24
1·是的 2·老子追求的是大道,甘愿让位于二师弟元始天尊,让元始天尊座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同时是天界之主。而老子是创立的人教。玉皇大帝则是三界之主,所以不矛盾。
  • 4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01 17:51

是一个人 老子

老子一气化三清

“一气化三清”最早出自许仲琳著的《封神演义》,写的是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斗法时,太上老君用一气化出三个法身的故事。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称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或说化身老子,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   《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   "老君修得气分身,一体玄功各扬名;同拜鸿钧修道德,原是一气化三清!"   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

  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 5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3-01 16:13
1.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都是老子的化身,只不过后人认为道德天尊是讲道德经的那位天尊,于是如此。其实三清都是道的化身,哪里分的高下呢。 2.《西游记》《封神榜》都是垃圾三流小说,是当时社会人士为了破坏道教和佛教而胡诌的,就像现在的《武林外传》《大话西游》一样,属于低级趣味,但是不知道怎么变成了名著,大概古文的魅力就在此吧。 愿您如愿!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