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十字桥的资料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23:51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12-31 08:54
关于十字桥的资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12-31 10:22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宁元年 十字桥
  (1102年)建。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名桥。
  编辑本段地位
  现存最早的 十字桥
  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编辑本段附近景点
  晋祠 晋祠是山西现存的较完整的古迹之一,原来是为西周王侯姬虞建的祠堂,这里的古建筑、古塑及石刻等的价值很高,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园中有“枕流亭”、“对越”、“宋殿”、 十字桥
  “献殿”、“胜瀛”、“水镜台”、“三晋名泉”、“难老泉”、“天下第一泉”等四十余座祠堂。其中以“宋殿”为最完整,最壮伟,殿壁有数副楹联,仍然辉煌耀眼。这里只选录其中两副:(一)溉汾四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四十里,淆之不浊;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源源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二)对水溶溶九涯珠玉荡天光;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宋祠前两尊泥塑武士,披挂玲珑,身高约一丈三、四,身粗约四尺。武士分列两旁,手持宝杵、金瓜,神态俨然,眉须口鼻栩栩如生。殿右侧有“水源楼”(也称水母楼),建于嘉靖年间(1563)。晋祠名泉就从这楼底流出,据说此殿正建在龙口之上。门楣上的匾额有“巧思入神”、“清心诗脾”、“迓旭”“挹爽”。宋殿正处在龙口的左侧,下临龙口泉流,上迎蒸蒸朝阳,故称“迓旭”、“挹爽”。迓,迎也;迓旭,迎接朝阳旭日之意也。挹,从泉流中棒水,手触水而感周身凉爽,故名之曰“挹爽”。题此匾者,何其挖空心思、咬文嚼字,多么贴切呀!另有楹联:“风从东方来”,字写得非常洒脱有力。“天下第一泉”成为“宋殿”左面的一颗明珠。它又号称“难老泉”,为晋水主源。泉流昼夜不息,清澈见底。滔滔泉水从龙口中喷出,下注池中,形成六、七尺的瀑布,为数十个泉头之最,引得游人急步前来,良久伫望,颇含诗意。殿的左侧植古柏两株,其一为“周柏”,距今三千余年。直径一米,躯干光秃,身上的条条粗纹理状其古老。大概因为枯老之故,它倒向宋殿旁另一株古柏的枝杈上,以木柱支撑着,但古柏梢头仍呈老绿色,皮已脱尽,绿叶犹生生不息,可谓松柏长青了。这个“长”字,在此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宋殿内,有石像四十三个,体态俊俏,脸形清秀,全身比例适度,衣纹轻快流畅,呈现出不同的内在思想感情;古人雕塑之工巧,令人惊叹。宋殿前十数米远的“松水亭”,楹联为:“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亭下一荷池,泉水翻腾,池中游鱼沉浮自如。荷花在水里,荷叶浮水面,粉红色的花朵正在开放,象栽在盆中,亭亭玉立。松水亭”的右侧是“对越”。殿中设有佛龛,四个铁铸武士分布四角,瞪目扬拳。这几尊佛像铸于宋代,迄今八百年矣,仍然光亮不锈,像身上的刻字犹清晰可辨。可见我国冶炼技术在唐代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对越”下行到“献殿”。献殿建于金大元八年,是陈献贡品的地方,修建得稳定细致,用小型木料构制而成。十字桥左右的栏杆上刻有“飞梁”、“鱼沼”。《水经注》中“结飞梁于水上”,就是记载这一古迹的。最后参观姬虞祠。这是三千年前晋国第一个王侯的祠堂。一千五百年来,几经北魏、元、明、清等重新修建。其配殿有横额,上面写道:“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还有名人写的“晋祠辩”,书作俱佳,详细地记载了晋祠的由来。从“锁虹桥”返回,再次瞩仰这个晋祠,才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来历。名谓晋祠,实为“宋殿”,这里是宋朝都城的所在地。宋以及宋以后的人歌功颂德而逐渐扩建了宋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12-31 12:30
不知道
  • 2楼网友:蓝房子
  • 2021-12-31 11:40
;老公老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